【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结构、车辆及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电动化的发展,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更迫切。汽车车用材料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以钢为主的汽车用材结构,正向钢铝混合、全铝车身、塑料/纤维类复合材料和镁合金等多材料混合应用的趋势发展。
2、汽车多材料趋势避免不了异种材料之间的连接,作为未来轻量化首选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其他材料的连接,特别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连接技术也在发展。
3、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大部分采用预埋或通过过盈配合连接,但该种连接方式的强度不足,二者的连接处容易产生松动,使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发生相对运动,影响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结构、车辆及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能够提高金属材料与碳纤维复合材料之间的连接强度。
2、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
4、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件(1)包括相互背离的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4),所述容纳槽(11)凹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胶层(4),所述胶层(4)覆盖于所述金属垫片(2)背离所述容纳槽(11)的表面,所述胶层(4)还覆盖于所述碳纤维件(1)的端面,以粘接所述竖板(313)和所述碳纤维件(1)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4)还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件(1)包括相互背离的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4),所述容纳槽(11)凹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胶层(4),所述胶层(4)覆盖于所述金属垫片(2)背离所述容纳槽(11)的表面,所述胶层(4)还覆盖于所述碳纤维件(1)的端面,以粘接所述竖板(313)和所述碳纤维件(1)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4)还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14),以粘接所述第二表面(14)和所述第二横板(3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螺纹紧固件(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玉林,夏婉莹,骆再斌,严路平,汪婷,徐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