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682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燃烧电池供氢反应器,该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包括壳体、催化重整管、加热腔以及预热管;催化重整管设于壳体内,催化重整管的一端设有排气管,排气管连通催化重整管的内部,排气管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外侧,用于连通外部装置,催化重整管的外壁和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加热腔;预热管的一端与催化重整管连通,另一端穿过加热腔,并伸出外壳的外侧。本申请通过将催化重整管设置在壳体内部,加热腔环设在催化重振管的外侧,并将预热管设置在加热腔内,以使加热腔可同时对催化重振管和预热管进行加热,精简了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的结构,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重整反应的转化率以及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国家对碳排放管控,氢能作为一种低碳能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氢燃料电池作为最有前景的氢能应用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新能源汽车、航空等领域。然而氢气作为氢燃料电池的主要能源,在自然界的含量较少无法直接采集使用,因此工业生产中通常通过天然气或甲醇的重整反应,或氨的裂解来制取氢气,由于制氢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需要保证供氢反应器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

2、现有的供氢反应器一般包括重整反应器和加热器,通过将重整气体通入重整反应器内,并在加热器的加热下进行重整反应。为保证换热效率,现有的供氢反应器在反应器的外层和内层设有多个加热器,或将反应器和加热器设置成异形结构,导致供氢反应器的组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的组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内填充有燃烧催化剂,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加热腔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燃烧气体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加热腔,并与所述燃烧催化剂发生放热反应,所述出气管用于排出废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第一多孔板,两个所述第一多孔板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集气腔和第二集气腔,所述第一集气腔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二集气腔与所述进气管连通。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内填充有燃烧催化剂,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加热腔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燃烧气体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加热腔,并与所述燃烧催化剂发生放热反应,所述出气管用于排出废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第一多孔板,两个所述第一多孔板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集气腔和第二集气腔,所述第一集气腔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二集气腔与所述进气管连通。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管设于所述加热腔内的形状为螺旋形,所述预热管环绕所述催化重整管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重整管内设有第二多孔板,所述第二多孔板位于所述催化重整管远离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并与所述催化重整管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三集气腔,所述第二多孔板远离所述第三集气腔的一侧设有重整催化剂,所述重整反应物依次经过所述预热管、所述第三集气腔后,并与所述重整催化剂发生重整反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供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重整管内设有至少两个催化床层,多个所述催化床层均设于所述第二多孔板远离所述第三集气腔的一侧,并沿所述催化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涛易启甲邵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通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