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54643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06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所述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陶瓷浆料,所述陶瓷浆料包括陶瓷粉体、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溶剂;将所述陶瓷浆料流延成预设厚度后依次进行预烘干、非溶剂喷雾固化、干燥、烧结,得到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制备方法替代传统的先衬底涂布后浸没凝固浴的工艺,通过预烘干和非溶剂喷雾的精准控制有效避免了陶瓷薄膜内部出现褶皱和指状孔缺陷并提高了陶瓷薄膜的致密度,从而大幅降低了陶瓷薄膜的离子电导率和传热效率。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陶瓷薄膜制备方法能够制备效率高且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


技术介绍

1、传统陶瓷薄膜采用流延法制备,流延法制备陶瓷薄膜的过程对环境气氛,温湿度影响非常敏感,配方中常含有易挥发有机溶剂,需要长时间缓慢干燥避免开裂,同时挥发性气氛也会造成污染和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伤害。相转移法可以实现工艺简单的薄膜制备,无需过度考虑温湿度影响,设备简单,立等成型,可以大幅度提升制作效率,无挥发性污染物。但是相转移法形成的薄膜内部通常含有明显的大孔结构,对薄膜的均匀性有很大影响,同时在传统相转移成膜过程中,需要使用纤维类(如无纺布)衬底材料来固定薄膜防止在相转移成膜过程中因薄膜收缩产生褶皱,而衬底材料存在成膜后无法与薄膜分离的问题。

2、因此陶瓷薄膜应用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领域时,需要找到一种可以形成高致密度、衬底材料可分离同时可以避免薄膜收缩发生褶皱的相转移成型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旨在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体的D50为0.1um~1.5um,所述浆料包括40wt%~80wt%的陶瓷粉体颗粒、20wt%~55wt%的有机溶剂和12wt%~30wt%的有机聚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厚度为10um~500u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聚合物包括聚砜、聚醚砜、聚苯砜、乙烯-乙烯醇、醋酸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体的d50为0.1um~1.5um,所述浆料包括40wt%~80wt%的陶瓷粉体颗粒、20wt%~55wt%的有机溶剂和12wt%~30wt%的有机聚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厚度为10um~500u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转移法的致密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聚合物包括聚砜、聚醚砜、聚苯砜、乙烯-乙烯醇、醋酸纤维素、聚丙烯腈、纤维素、聚偏二氟乙烯、聚亚酰胺、聚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欣王志涛邵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通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