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股骨头置换手术的形切工具,其至少包括:一模刀,设有一具有中央孔的套管部及一裁切形刀部,于该裁切形刀部末端为一开口,于该开口的周缘设有锋利的刃部,且该刃部位置的尺寸及断面形状相符合于股骨颈表面周缘距中心线最短距离的各点所连接成的一切除封闭曲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股骨头置换手术的形切工具可达到提升手术质量、降低手术危险性的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股骨头置换手术的形切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置换股骨颈 表面的结构,有效改善人工股骨头与原始股骨头间的结合精确度,进而得以提升手术后的 股骨纠正质量。
技术介绍
传统关于有柄或无柄人工髋关节的股骨头置换手术,其常见的切除部位为如 附图说明图1所示,主要是直接将股骨4沿股骨颈41的基底部斜向(如切除线L4所示)切除该 颈部连同病变或磨损的股骨头42,并将股骨髓腔掏空扩大后植入固定一人工髋关节柄, 并由该人工髋关节柄结合一人工股骨头5 ;此种手术切除方式,于美国专利第5163961 号COMPRESSION-FIT HIP PROSTHSIS AND PROCEDURES FOR IMPLANTATION THEREOF专 利案中,以及中国技术专利公告第CN2430959Y号自锁式无柄人工髋关节专利案中, 自头颈部切除病变或磨损的股骨头42,并将一罩体51以螺栓固定于残留的股骨颈上,皆有 明确的相关揭示,显见均已确为极普遍的手术方式;然而,此以上各种手术方式于实际应用 上却有下列缺点1)由于有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进行大部位的骨头与骨髓切除、掏除及塑型, 使得手术的创伤程度、作业时间及失血量皆为大幅增加,大大升高了整体手术的危险性;2)由于大部位的骨头(如股骨颈的全部)的切除或掏除,均造成相关尺寸精度不 易控制的因素,致使有柄人工髋关节柄表面或无柄人工髋关节的罩体内表面与装设的骨头 表面准确匹配精度难以保持,不仅该等人工髋关节无法由较坚硬的骨头或骨颈表面来达到 稳固的结合支撑力,容易因而造成应力集中的现象,直接而严重地影响手术的结果与手术 愈后质量;3)由于各种人工关节皆有其使用年限,经过长久使用后,往往都会有磨损、松动及 下沉等合并症发生的情形而必须进行翻修手术,而上述传统有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其由 于初次手术切除部位及创伤极大,致使在需再次翻修手术时,则一般均需将整个股骨随腔 再次扩大加深,如此一来,必然增加了创伤及手术的困难度;4)传统无柄人工髋关节股骨头置换手术的骨头切除部位由于并无较科学且完整 明确的量测定位方式及程序,因此大多需依靠手术者的经验来决定股骨颈部切除位置,而 不同手术操作者所得到手术后结果亦有明显差异,难以确保手术一致性,因此,手术的成败 与良劣无法在手术前进行预先的模拟推演及评估,病患术前的心理建设较为困难;5)如图1所示,由于无柄人工髋关的罩体51斜设于该平行切除线L4的裁切平面 上,且其股骨颈41表面无法保证与罩体51内部表面形成连续性紧配合,而使得关节应力无 法均勻分布与传导,致使实际应用上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影响其整体结构耐用性,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鉴于常见髋关节的股骨头置换手术有上述缺点,因此,需针对这些缺点进行研究 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头置换模块,其可有效确保各部位间的 组装精度,以改善手术后的髋关节的纠正效果,并提升手术质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头置换模块,其直接组合固定于股骨颈 上,而可以最大化面积保留该股骨颈部位,且不破坏股骨髓腔,因此,当有该部位需再次手 术更新时,可再实施如传统有柄人工髋关节完全切除股骨颈部位的手术,以延长股骨的使 用寿命。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头置换模块,其可紧密地套合于股骨颈 上,且使其可完善地服贴于股骨颈近端表面上,并扩展延伸至股骨颈远程基底部,使不仅以 置换模块取代(置换)已去除的股骨颈近端部位,并延伸至股骨颈的远程基底部位,使得以 与近端去除股骨颈表面的部位及远程之未去除表面坚实部位取得最大解剖形支撑面积,以 大幅增进其结合于股骨头上之后的强度,以确实牢固地将人工关节结合于人体股骨颈上, 进而大幅确保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头置换手术工具,其通过由计算机扫描 数据所精确组制,不仅可符合生物力学机理,亦可减少骨骼裁切面积而可降低手术的损伤 及困难度,更可配合适当的仿真软件,将上述工具数据输入,以进行术前的推演模拟,使手 术操作者可先行熟习手术过程中的各种状况,以提升手术成功率,并建立患者术前信心,减 少手术危险性。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提供一种股骨头置 换模块,其至少包括一罩体及一人工股骨头,该罩体具有二相对延伸的一凹部与一向外凸 伸的结合部,该凹部具有一基段及一顶段,该基段的内表面形状及尺寸以医疗用立体扫描 仪器扫描患者股骨颈表面所获得,该顶段的内表面形状及尺寸,则以股骨颈表面周缘距中 心线最短距离的各点所连接成的一切除封闭曲线为基准而向内成型,使该顶段可紧密套合 于股骨的股骨颈上所对应形切出的凸部,且以该罩体的内表面与股骨颈表面形成紧密结合 与定位,以提升其结合强度;而该人工股骨头具有一凹孔,可供套合于该罩体的结合部上并 加以固定。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股骨头置换手术工具,其至少包括一裁切模套及一模 刀,该裁切模套是一具有股骨颈表面形状的中空壳体,其并于中间部位剖切成一侧开口,于 该裁切模套顶侧设有一沿股骨颈中心线延伸的导管,以供于股骨头上对应位置开设一中央 孔,另于裁切模套中段横设一可供导引裁切位置的横槽道,该模刀设有一套管部及一裁切 形刀部,于该裁切形刀部末端为一开口,于该开口的周缘设有锋利的刃部,且该刃部位置的 尺寸及断面形状相符合于股骨颈表面周缘距中心线最短距离的各点所连接成的一切除封 闭曲线,而该套管部套合于一设置在中央孔上的导引件以形成往复滑移的动作,利用该往 复滑移的操作使该裁切开口上的刃部得以简易朝股骨颈欲置换部位进行形切操作。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的股骨头置换模块及其手术工具可达到提升手术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并降低手术危险性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常见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常见的股骨头切除部位及人工股骨头装设结构示 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股骨头初次裁切部位及其相关定位线条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股骨颈周缘切削所需的切除封闭曲线及另一置换封闭曲线 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裁切模套立体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于股骨头初次裁切后的裁切部位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于股骨头初次裁切后的立体外观图;图7是本技术的裁切模套结合于初次裁切后股骨端部的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模刀立体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的模刀侧视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的模刀操作动作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经模刀切削后的股骨颈形成锥凸部的状态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人工股骨头组件立体结构图;图13是本技术的人工股骨头组装完成后立体外观图;图14是本技术的人工股骨头组合后侧视剖面图;图15是本技术的人工股骨头组装完成后另一侧立体外观图;图16是本技术的实际应用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的人工股骨头组件另一较佳实施例图。其中,以上附图标记如下1-裁切模套314-贯孔10-底段部位315-定位凹部11-侧开口316-辅助定位组件12-顶平面32-定位组件13-导管33、5_人工股骨头131、211-导引孔331-凹孔132-钻孔设备341-延伸固定部14、312_下侧缘342-定位件15-定位孔35-套座1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股骨头置换手术的形切工具,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模刀,设有一具有导引孔的套管部及一裁切形刀部,于该裁切形刀部末端为一开口,于该开口的周缘设有锋利的刃部,且该刃部位置的尺寸及断面形状相符合于股骨颈表面周缘距中心线最短距离的各点所连接成的一切除封闭曲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股骨头置换手术的形切工具,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模刀,设有一具有导引孔的套管部及一裁切形刀部,于该裁切形刀部末端为一开口,于该开口的周缘设有锋利的刃部,且该刃部位置的尺寸及断面形状相符合于股骨颈表面周缘距中心线最短距离的各点所连接成的一切除封闭曲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头置换手术的形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部套合于 一导引件上以依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鲁孙,
申请(专利权)人:施鲁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