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4459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添加剂,包含血小板活化抑制剂和血液抗凝剂两个功能组分,其中包含血小板活化抑制剂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血液抗凝剂用于阻止血液凝固。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中包含一定比例的茶碱和阿司匹林,本发明专利技术研究发现,将一定比例的茶碱和阿司匹林复合使用,相比于两者单一使用,具有更好的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功效,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上述添加剂的血液样本,室温保存36h内测定可以满足临床检测需求,大幅延长样本的保存时间,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外诊断,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血小板发挥生理止血功能依靠血小板的活化,活化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发挥止血功能,静息状态的血小板是没有止血功能的。但是,过度的血小板活化会导致血栓。通过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评估血栓风险,对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药物治疗效果监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血小板活化比例可用于识别血小板功能过度活跃,预测血栓形成趋势或出血风险,指导血栓的预防或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市售的采血管在采血后室温下放置1~2小时就使得血小板活化比例急剧上升,检测结果无法反应血小板在体内或者刚离体时的活化情况,活化比例常常高于体内或者刚离体时的活化情况,反馈给医生的检测结果不准确,从而影响临床医生的用药及药物疗效的检测,极大的限制了临床使用。

3、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含血液抗凝剂,例如柠檬酸钠的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预处理后再进行检测,但是常规的血液抗凝剂对于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减缓效果不佳,血小板活化释放因子水平很快升高,如果不能在采集血液后立即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血小板活化程度检测,则无法真实反应血小板在体内真实的活化状态,则会影响临床医生用药,从而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血栓或者出血症状,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

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的应用。

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

5、一种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血小板活化抑制剂1~10份、血液抗凝剂10~20份、细胞膜保护剂3~18份、ph调节剂3~18份,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为茶碱和阿司匹林,其质量比为1:9~9:1。

6、本专利技术的添加剂包含血小板活化抑制剂和血液抗凝剂两个功能组分,其中包含血小板活化抑制剂和血液抗凝剂两个功能组分,其中包含血小板活化抑制剂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血液抗凝剂用于阻止血液凝固;所述ph调节剂可通过调整添加剂ph为与血液的ph 7.35~7.45内,而细胞膜保护剂能有效保护血液中细胞的细胞膜,维持细胞的完整性。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中包含一定比例的茶碱和阿司匹林,本专利技术研究发现,将等量的茶碱和阿司匹林复合使用,相比于两者单一使用,具有更好的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7、进一步地,所述茶碱和阿司匹林的质量比为1:4~4:1。

8、优选地,所述茶碱和阿司匹林的质量比为1:1。

9、进一步地,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为1~5份,所述血液抗凝剂为10~16份。

10、进一步地,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为2份,所述血液抗凝剂为12份。

11、进一步地,所述血液抗凝剂包括但不限于柠檬酸钠、edta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12、进一步地,所述edta盐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13、进一步地,所述细胞膜保护剂为3~10份。

14、进一步地,所述ph调节剂为3~12份。

15、进一步地,所述细胞膜保护剂为10份,所述ph调节剂为5份。

16、进一步地,所述细胞膜保护剂包括但不限于为蔗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17、进一步地,所述ph调节剂包括但不限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及盐酸、柠檬酸及柠檬盐、磷酸盐、碳酸盐、醋酸及醋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18、进一步地,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还包括氯吡格雷、噻氯匹定、腺苷和双嘧达莫中的一种或多种。

19、作为一种优选地可实施方式,所述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血小板活化抑制剂1~5份,血液抗凝剂10~16份,细胞膜保护剂3~10份,ph调节剂3~12份;其中,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为茶碱和阿司匹林,其质量比为1:1。

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血小板活化抑制剂2份,血液抗凝剂12份,细胞膜保护剂10份,ph调节剂12份;其中,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为茶碱和阿司匹林,其质量比为1:1。

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任一所述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添加剂中各组分混合得到混合物,加水搅拌均匀后得添加剂。即将血小板活化抑制剂、血液抗凝剂与细胞膜保护剂、ph调节剂按质量份数混合得到混合物,加水搅拌均匀后得添加剂。

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任一所述添加剂在非疾病治疗诊断目的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检测或在制备用于血小板活化状态检测的真空采血管或试剂盒中的应用。

23、具体地,所述添加剂在非疾病治疗诊断目的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检测中的应用为将上述任一所述添加剂与血液样本混匀,在采血后室温保存36h内,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血小板活化检测。

24、优选地,是采用cd41-percp/cd61-apc-cy7/cd62p-pe流式检测试剂进行检测。

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真空采血管,所述真空采血管中含有上述任一所述的添加剂。

26、一种血小板活化检测试剂盒,所示试剂盒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添加剂。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包含血小板活化抑制剂和血液抗凝剂两个功能组分,其中包含血小板活化抑制剂和血液抗凝剂两个功能组分,其中包含血小板活化抑制剂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血液抗凝剂用于阻止血液凝固。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中包含一定比例的茶碱和阿司匹林。本专利技术研究发现,将一定比例的茶碱和阿司匹林复合使用,相比于两者单一使用,具有更好的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上述添加剂的血液样本,室温保存在36h内测定可以满足临床检测需求,大幅延长样本保存时间,反应血小板在体内或者刚离体时的活化情况,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

29、(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组分种类较少,采用一步法即可实现添加剂的制备,制备步骤操作简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血小板活化抑制剂1~10份、血液抗凝剂10~20份、细胞膜保护剂3~18份、pH调节剂3~18份,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为茶碱和阿司匹林,其质量比为1:9~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碱和阿司匹林的质量比为1:4~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抗凝剂为柠檬酸钠、EDTA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细胞膜保护剂为蔗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及盐酸、柠檬酸及柠檬盐、磷酸盐、碳酸盐、醋酸及醋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为1~5份,所述血液抗凝剂为10~16份。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膜保护剂为3~1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3~12份。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还包括氯吡格雷、噻氯匹定、腺苷和双嘧达莫中的一种或多种。

9.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添加剂在非疾病治疗诊断目的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检测或在制备用于血小板活化状态检测的真空采血管中的应用。

10.一种真空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采血管中含有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添加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减缓离体血小板自发激活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血小板活化抑制剂1~10份、血液抗凝剂10~20份、细胞膜保护剂3~18份、ph调节剂3~18份,所述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为茶碱和阿司匹林,其质量比为1:9~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碱和阿司匹林的质量比为1:4~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抗凝剂为柠檬酸钠、edta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细胞膜保护剂为蔗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及盐酸、柠檬酸及柠檬盐、磷酸盐、碳酸盐、醋酸及醋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微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