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下救生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抢救落入窄井人员的施救工具。
技术介绍
现在,马路窖井和农民抗旱用的水井众多,由于井的口径较小,只能容一个人上下,可是常有人掉入井中,在电视里经常看到消防人员前去抢救,但是,在抢救那些老小和神志迷糊人员时,救生索具下去后,他们不知道如何捆绑,救援人员下井后又由于井口太小,不能在同一个平面去帮助他,只好通过无数次的大声讲解,才能勉强帮扎,有时候帮扎不正确或者捆绑不实,在起吊过程中又有掉下去的危险,这样不但浪费施救时间,还会给被救者造成巨大的心里压力,对继续施救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救生索具不适用救援落入深窄井者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窄井救生伞,该救生伞无需专业捆绑技术,也不用施救人员下井,只要将合拢的救生伞具伸入被救者的下方,然后打开伞具呈倒挂的伞状,就能将落井者捞起。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救生的伞的伞杆用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多节,用螺纹相连接,根据需要可以接长或縮短,伞杆的头部制成弹头状,其直径大于伞杆直径,伞杆与头部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圆周形的平台,在平台上用弹性铰链连接若干片花瓣状的伞骨,伞骨的头部呈圆弧形,根部相邻边线重叠,花瓣根部附近的瓣叶上开小孔,以便漏水,在自由状态下呈开放的花朵状,花瓣状伞骨的顶端固定绳圈,其中一个伞骨的顶端固定一个能向上抽绳的滑轮,绳索一头与滑轮固定,另一头从伞骨的绳圈中穿过,绕伞杆一周后从滑轮中穿过向上。使用时,将绳索向上抽紧,伞骨随着绳索的收紧,被迫向伞杆靠拢,象一把收拢的伞状,根据井的深浅接好伞杆,将救生伞的头部插入在落井者的下方,然后放松绳索,使伞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窄井救生伞,其特征是:伞杆制成数节,用螺纹连接,伞杆的头部制成弹头状,头部直径大于伞杆直径,头部与伞杆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圆周形平台,在所述的平台上用弹性铰链连接伞骨,伞骨的顶端固定绳圈,其中一个伞骨的顶端固定滑轮,绳索一头固定在所述滑轮上,另一头从所述的绳圈中穿过绕伞杆一周后,从滑轮中穿过向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窄井救生伞,其特征是伞杆制成数节,用螺纹连接,伞杆的头部制成弹头状,头部直径大于伞杆直径,头部与伞杆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圆周形平台,在所述的平台上用弹性铰链连接伞骨,伞骨的顶端固定绳圈,其中一个伞骨的顶端固定滑轮,绳索一头固定在所述滑轮上,另一头从所述的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