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警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安全锥及安全锥无人机的放置系统。
技术介绍
1、安全锥的主要作用是临时分隔车流,引导交通,指引车辆绕过危险路段,保护施工现场设施和人员安全。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口车道、道路施工地段等地。
2、常规的安全锥在使用时其结构基本固定不变,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均为锥形结构;一个90cm高的警示交通安全锥锥体重4kg,由于安全锥的形状及质量的原因,施救人员不能携带很多数量的安全锥,并且在道路崎岖时,也很难进行快速的设置。
3、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23215539122)中的一种充气式气囊安全锥,该安全锥内设有充气组件,并且该充气组件采用手拉式的驱动杆驱使刺针扎破罐装气瓶,并在罐装气瓶刺破后气体通过气嘴固定口为充气嘴充气。上述的这种充气方式能够快速的进行充气,但是其只能通过手动进行充气,因此需要将充气组件设置在安全锥的外部,而设置在外部容易受到损坏,并且该充气方式在手动驱动的时候不容易驱使刺针扎破罐装气瓶,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安全锥,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囊部(14)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囊部(15),在第一囊部(14)和第二囊部(15)之间设有分隔膜(13),第二囊部(15)的底面为向下凸出的弧形面,在第二囊部(15)的内部设置有配重(3),配重(3)与弧形面构成不倒翁结构;并在第二囊部(15)的外表面上设有开口(11),在开口(11)上设置有拉链(12);所述的充气嘴(2)和气体发生器(4)均位于在第二囊部(15)内,充气嘴(2)固定设置在分隔膜(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安全锥,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囊部(14)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囊部(15),在第一囊部(14)和第二囊部(15)之间设有分隔膜(13),第二囊部(15)的底面为向下凸出的弧形面,在第二囊部(15)的内部设置有配重(3),配重(3)与弧形面构成不倒翁结构;并在第二囊部(15)的外表面上设有开口(11),在开口(11)上设置有拉链(12);所述的充气嘴(2)和气体发生器(4)均位于在第二囊部(15)内,充气嘴(2)固定设置在分隔膜(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模块(112)包括电机(113)、传动齿轮组(114)和螺纹杆(115),所述的电机(113)电连接于供电电源(111)并传动连接于传动齿轮组(114),而螺纹杆(115)与传动齿轮组(114)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113)运转驱使传动齿轮组(114)进行转动,并带动螺纹杆(115)进行纵向位移;其中,刺针(104)设置在螺纹杆(115)的底部并与螺纹杆(115) 一同进行纵向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模块(112)包括电子雷管(310),电子雷管(310)包括电引线(312)、电引火头(313)、管壳(314)、加强帽(315)和爆炸物(316);加强帽(315)轴向插接于管壳(314),并且加强帽(315)上设有轴向设置的贯穿孔(317),爆炸物(316)和电引火头(313)填充在贯穿孔(317)内,而电引线(3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的电引火头(31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的控制模块(311);其中,管壳(314)设置在刺破组件的上方并与刺针(104)和罐装气瓶(101)保持同一纵向垂线,通过引爆爆炸物(316)并在其作用力的影响下,驱使管壳(314)向下移动并迫使刺针(104)刺破罐装气瓶(10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包括信号接收模块(105)和信号处理模块(106),所述的供电电源(111)依次连通信号接收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强,杨政,蔡宏伟,潘浩,周淼,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金华管理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