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4272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荧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碳源、铜源、氮源依次加入硫酸溶液中,混匀得到混合溶液;碳源、铜源、氮源的质量比例为1~15:1~23:1~20;步骤2):将混合溶液置于高温反应;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溶液离心,收集上层溶液过滤,透析,收集分子量800Da以上的溶液,冻干,得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荧光碳点的合成过程简单便捷,产量高,并且制备的荧光碳点可以靶向线粒体,同时可自发红色荧光,有助于进行小动物活体实验,对脑胶质瘤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荧光材料,具体涉及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碳点(或碳量子点、碳纳米点)是一种直径小于10nm、由结晶的sp2石墨核心或无定型碳聚合而成的准球型纳米颗粒。碳点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表面官能团丰富,在生化传感、显示及光电催化等领域应用广泛。此外,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也有力地促进碳点在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碳点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目前,碳点的制备主要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主要通过的自上而下法包括电弧放、激光剥蚀和电化学氧化等方法减小石墨、石墨烯或碳纳米管等具有完美sp2结构但缺乏有效带隙来发出荧光的碳前驱体的尺寸,得到纳米级的颗粒。自下而上法是通过溶剂热、微波等合成技术,以小分子为前驱体,通过高温脱水、碳化等一系列反应制备碳点,因其制备过程简单,已发展成为碳点的主流制备方法。

2、铜离子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但是需要在较高浓度下发挥作用。研究表明,二价铜离子在弱酸性条件下,会与过氧化氢发生类芬顿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铜掺杂碳点作为一种有效光催化剂,可见光照射产生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源为精氨酸,所述碳源为邻苯二胺,所述铜源为硝酸铜;硫酸溶液的浓度为3.4~3.6mol/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苯二胺、硝酸铜与精氨酸的质量比为1~9:3~17:2~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混合溶液在160℃-220℃高温反应6~2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源为精氨酸,所述碳源为邻苯二胺,所述铜源为硝酸铜;硫酸溶液的浓度为3.4~3.6mol/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苯二胺、硝酸铜与精氨酸的质量比为1~9:3~17:2~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混合溶液在160℃-220℃高温反应6~2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掺杂线粒体靶向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奎于如同李储君杨恬任燕红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