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外膜孔蛋白Omp35促进电子传递载体分泌传递的重组希瓦氏菌构建方法及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14268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外膜孔蛋白Omp35促进电子传递载体分泌传递的重组希瓦氏菌株构建方法及用途,方法如下:1)通过PCR从Klebsiella pneumoniae基因组扩增获得外膜孔蛋白基因omp35;2)选择适宜的启动子lacUV5与RBS序列,将外膜孔蛋白基因omp35与pHG13连接得到质粒表达载体pHG13‑omp35;3)将获得的质粒导入合成吩嗪‑1‑羧酸的重组希瓦氏菌株SO3(实验室前期构建,能够合成电子传递载体吩嗪‑1‑羧酸)中,得到高效分泌电子传递载体的重组希瓦氏菌株SP5。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的重组希瓦氏菌株SP5提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了吩嗪‑1‑羧酸的分泌,进而增强胞外电子传递速率,最大功率密度为1997.3 mW/m2,是对照菌株MR‑1的22.8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活性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klebsiella pneumoniae外膜孔蛋白omp35促进电子传递载体吩嗪-1-羧酸分泌传递的重组希瓦氏菌株构建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技术为废水处理和生物电同时生产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替代方法。mfc通过利用电活性微生物介导的自然氧化还原反应来发电。这些微生物的催化活性可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有效地将几种废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为了提高mfc的实际利用价值,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简称希瓦氏菌mr-1)作为一种产电模式微生物,具备直接和间接两种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研究发现去除电子传递载体严重降低了希瓦氏菌mr-1的胞外电子传递效率,说明基于可溶性电子传递载体进行的间接电子传递对提高mfc电化学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前期工作中,本课题组利用合成生物学工程化策略方法,通过异源表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外膜孔蛋白Omp35促进电子传递载体分泌传递的重组希瓦氏菌株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来自Klebsiella pneumoniae的外膜孔蛋白基因omp35连接到载体pHG13,选择适宜启动子与RBS序列,构建表达载体pHG13-omp35,通过结合转移将其转入SO3(合成吩嗪-1-羧酸希瓦氏菌,实验室前期构建),构建得到重组希瓦氏菌株SP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PCR的方法从Klebsiella pneumoniae的基因组上扩增得到外膜孔蛋白基因omp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外膜孔蛋白omp35促进电子传递载体分泌传递的重组希瓦氏菌株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来自klebsiella pneumoniae的外膜孔蛋白基因omp35连接到载体phg13,选择适宜启动子与rbs序列,构建表达载体phg13-omp35,通过结合转移将其转入so3(合成吩嗪-1-羧酸希瓦氏菌,实验室前期构建),构建得到重组希瓦氏菌株sp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pcr的方法从klebsiella pneumoniae的基因组上扩增得到外膜孔蛋白基因omp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孔蛋白基因omp35的扩增引物包括seq id no.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增的程序优选包括: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s,53℃退火30s,72℃延伸1kb/30s,30个循环;72℃彻底延伸5min;16℃降温5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王忆芸张保财宋浩石思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