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前端支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255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车架前端支架及车辆,车架前端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支架、过渡支架和后支架,前支架设置有前横梁安装部以及散热器安装部,前横梁安装部用于安装前横梁,散热器安装部用于安装散热器,并位于前支架靠近车辆的前后中心线的一侧;后支架设置有第一纵梁安装部,第一纵梁安装部用于安装纵梁;过渡支架包括与前支架连接的第一过渡板以及与后支架连接的第二过渡板,第二过渡板相对于后支架朝向远离车辆的前后中心线的方向弯折,第一过渡板与第二过渡板连接,且第一过渡板相对于第二过渡板朝向远离车辆的前后中心线的方向弯折,进而为过渡支架靠近车辆的前后中心线的一侧预留更多的安装空间,以满足散热器的布置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车架前端支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车架前端支架一般连接于车架的纵梁以及前横梁,并用于安装散热器、驾驶室前悬置等结构,其中,散热器一般设置于两个车架前端支架之间。

2、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商用车轻量化前端铸件,包含铸件本体,铸件本体设置有驾驶室悬置安装凸台,用于安装驾驶室悬置,驾驶室悬置安装凸台内侧及与其靠近的铸件本体上设有带安装孔的散热器安装凸台,用于安装散热器。但是,随着牵引车高端化的发展,前端冷却能力需求大幅提升,散热器的尺寸需越来越大,当散热器的尺寸较大时,上述结构无法为大散热器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车架前端支架,能够为散热器预留更多的安装空间,以满足大散热器的布置需求。

2、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车架前端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支架、过渡支架和后支架;

4、所述前支架设置有前横梁安装部以及散热器安装部,所述前横梁安装部用于安装前横梁,所述散热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架前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支架(10)、过渡支架(20)和后支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沿靠近所述前支架(10)的方向,所述过渡支架(20)的高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10)包括前支架本体(101)以及设置于所述前支架本体(101)的支撑平板(102),所述散热器安装部(12)设置于所述支撑平板(102);所述车架前端支架还包括支撑架(40),所述支撑架(40)的一端连接所述后支架(30),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平板(102)。

>4.根据权利要求3...

【技术特征摘要】

1.车架前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支架(10)、过渡支架(20)和后支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沿靠近所述前支架(10)的方向,所述过渡支架(20)的高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10)包括前支架本体(101)以及设置于所述前支架本体(101)的支撑平板(102),所述散热器安装部(12)设置于所述支撑平板(102);所述车架前端支架还包括支撑架(40),所述支撑架(40)的一端连接所述后支架(30),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平板(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前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10)、所述过渡支架(20)、所述后支架(30)以及所述支撑架(40)包围形成支撑架减重孔(40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前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0)设置有前下防护安装部(41),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41)用于安装前下防护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驾驶室前悬置结构的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13),所述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13)包括第一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座(131)以及第二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座(132),所述第一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座(131)与所述第二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座(132)均开设有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孔,且均连接于所述前支架(10),所述第一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座(131)位于所述第二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座(132)的下方,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一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座(13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座(132)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支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瑶刘豹毛爱华李忠森聂冬琦孙瑜闫卓刘扬王健宇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