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制造技术_技高网

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811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1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包括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包覆有若干个周期性设置的增韧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可应用于复杂的化学场与弹性场长期加载的场景,且其力学性能好,成本较低,可避免采用纯弹性密封圈时局部形变过大导致的快速老化失效问题;或采用金属密封圈时处理成本高、性能退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


技术介绍

1、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常采用纯弹性密封圈或金属密封圈进行密封,其中,纯弹性密封圈在使用过程中,尤其针对含有化学氛围的应用场景,密封容易发生老化失效的问题;而金属密封圈在使用过程中,金属表面处理与金属材质要求严格,导致成本增加,同时金属密封圈在部分化学氛围的应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金属性能退化的现象。

2、复合材料是材料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将不同材料相互组合,以特殊的结构设计来获得特殊的材料、结构的使用性能。但有关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密封方式的复合材料设计研究较少,因此,设计一款具有复合材料结构特性的低成本、高性能密封圈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中采用纯弹性密封圈易老化失效或采用金属密封圈成本高、金属性能退化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包括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包覆有若干个周期性设置的增韧单元。

3、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

4、增韧单元呈立方体状,增韧单元与弹性密封圈横截面垂直的四个边设置有四组分散触片,且互不相邻的两组分散触片之间设置有周向增韧簧片;增韧单元与弹性密封圈横截面平行且互不相邻的两组边之间设置有径向增韧簧片;增韧单元的中心开设有球形镂空结构。

5、周向增韧簧片和径向增韧簧片采用各项同性的金属材料制成。

6、分散触片包括两个垂直固接的触片,且两个触片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四组分散触片分别为分散触片a、分散触片b、分散触片c和分散触片d。

7、周向增韧簧片厚度为0.1~0.2个增韧单元,周向增韧簧片包括增韧簧片a和增韧簧片b,增韧簧片a设置在分散触片a和分散触片c之间,增韧簧片b设置在分散触片b和分散触片d之间。

8、增韧簧片a厚度方向的两个平面的分别延伸至分散触片a、分散触片c的两个触片连接处,增韧簧片a厚度方向的两个平面分别延伸至分散触片a、分散触片c的两个触片连接处。

9、增韧簧片a厚度方向的中心平面分别延伸至分散触片a、分散触片c的两个触片连接处,增韧簧片a厚度方向的中心平面分别延伸至分散触片a、分散触片c的两个触片连接处。

10、径向增韧簧片厚度为0.1~0.2个增韧单元,径向增韧簧片包括增韧簧片c和增韧簧片d;增韧簧片c和增韧簧片d呈85°~95°设置。

11、球形镂空结构的直径为0.5~0.8个增韧单元。

12、弹性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密封产生的预紧力可均匀地分散到弹性密封圈内的周向增韧簧片和径向增韧簧片,使得密封圈具有更加规则的变形,从而进一步获得更稳定的使用性能、提高使用寿命。

15、(2)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可应用于复杂的化学场与弹性场长期加载的场景,且其力学性能好,成本较低,可避免采用纯弹性密封圈时局部形变过大导致的快速老化失效问题;或采用金属密封圈时处理成本高、性能退化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密封圈(1),所述弹性密封圈(1)包覆有若干个周期性设置的增韧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单元呈立方体状,所述增韧单元与弹性密封圈(1)横截面垂直的四个边设置有四组分散触片,且互不相邻的两组分散触片之间设置有周向增韧簧片;所述增韧单元与弹性密封圈(1)横截面平行且互不相邻的两组边之间设置有径向增韧簧片;所述增韧单元的中心开设有球形镂空结构(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增韧簧片和径向增韧簧片采用各项同性的金属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触片包括两个垂直固接的触片,且两个触片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所述四组分散触片分别为分散触片a(2)、分散触片b(3)、分散触片c(4)和分散触片d(5)。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增韧簧片厚度为0.1~0.2个增韧单元,所述周向增韧簧片包括增韧簧片a(6)和增韧簧片b(7),所述增韧簧片a(6)设置在分散触片a(2)和分散触片c(4)之间,所述增韧簧片b(7)设置在分散触片b(3)和分散触片d(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簧片a(6)厚度方向的两个平面的分别延伸至分散触片a(2)、分散触片c(4)的两个触片连接处,所述增韧簧片a(7)厚度方向的两个平面分别延伸至分散触片a(3)、分散触片c(5)的两个触片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簧片a(6)厚度方向的中心平面分别延伸至分散触片a(2)、分散触片c(4)的两个触片连接处,所述增韧簧片a(7)厚度方向的中心平面分别延伸至分散触片a(3)、分散触片c(5)的两个触片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增韧簧片厚度为0.1~0.2个增韧单元,所述径向增韧簧片包括增韧簧片c(8)和增韧簧片d(9);所述增韧簧片c(8)和增韧簧片d(9)呈85°~95°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镂空结构(10)的直径为0.5~0.8个增韧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圈(1)为橡胶密封圈。

...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密封圈(1),所述弹性密封圈(1)包覆有若干个周期性设置的增韧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单元呈立方体状,所述增韧单元与弹性密封圈(1)横截面垂直的四个边设置有四组分散触片,且互不相邻的两组分散触片之间设置有周向增韧簧片;所述增韧单元与弹性密封圈(1)横截面平行且互不相邻的两组边之间设置有径向增韧簧片;所述增韧单元的中心开设有球形镂空结构(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增韧簧片和径向增韧簧片采用各项同性的金属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触片包括两个垂直固接的触片,且两个触片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所述四组分散触片分别为分散触片a(2)、分散触片b(3)、分散触片c(4)和分散触片d(5)。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材料增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增韧簧片厚度为0.1~0.2个增韧单元,所述周向增韧簧片包括增韧簧片a(6)和增韧簧片b(7),所述增韧簧片a(6)设置在分散触片a(2)和分散触片c(4)之间,所述增韧簧片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强李欣欣杨涛郭亚红周元甲徐东董艳国张咪
申请(专利权)人:长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