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147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2
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充电装置包括推拉组件和发射端电极组件,发射端电极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发射端电极、转动件、弹性部件和发射端安装座,发射端电极连接于转动件,弹性部件连接于转动件和发射端安装座,推拉组件连接于发射端安装座,以带动发射端电极组件移动,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发射端安装座,以带动发射端电极摆动。如此,推拉组件可以带动发射端电极组件移动,并且转动件在移动的过程中和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发射端电极进行摆动,有助于发射端电极相对自移动装置的接收端电极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有助于发射端电极能够准确地与接收端电极电连接,进而使得充电装置可以正常地对自移动装置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相关技术中,自移动装置可以自动定位并停留在充电装置的旁边,以便充电装置可以对自移动装置进行充电。但是,自移动装置在外环境的影响下不能精确地进行定位,使得充电装置的发射端电极难以准确地与自移动装置的接收端电极电连接,导致充电装置不能正常地对自移动装置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以改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2、本技术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包括推拉组件和发射端电极组件,发射端电极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发射端电极、转动件、弹性部件和发射端安装座,发射端电极连接于转动件,弹性部件连接于转动件和发射端安装座,推拉组件连接于发射端安装座,以带动发射端电极组件移动,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发射端安装座,以带动发射端电极摆动。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件朝向发射端安装座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动结构,发射端安装座朝向转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动结构,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转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结构分别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铰接。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位于发射端电极沿第一方向相对发射端安装座摆动的一侧,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转动件和发射端安装座。第二弹性件位于发射端电极沿第二方向相对发射端安装座摆动的一侧,第二弹性件连接于转动件和发射端安装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中的其中一个为绕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线的顺时针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中的另一个为绕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线的逆时针方向。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结构与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线的轴向与水平方向一致;或者,第一转动结构与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线的轴向与竖直方向一致。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射端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转动件,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分别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发射端安装座;第一弹性件连接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第二弹性件连接于第二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之间。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还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支撑板,推拉组件位于壳体内,并搭设于支撑板上。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壳体设有容纳空间,推拉组件位于容纳空间,推拉组件包括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轴连接于发射端安装座,以带动发射端电极组件收纳或者伸出于容纳空间。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设有通孔,通孔连通于容纳空间,充电装置还包括遮挡门,遮挡门可活动地连接于壳体,以遮挡或敞开通孔。

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自移动装置和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自移动装置设有接收端电极,充电装置的发射端电极可选择性地接触或者脱离接收端电极。

13、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中,充电装置包括推拉组件和发射端电极组件,发射端电极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发射端电极、转动件、弹性部件和发射端安装座,发射端电极连接于转动件,弹性部件连接于转动件和发射端安装座,推拉组件连接于发射端安装座,以带动发射端电极组件移动,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发射端安装座,以带动发射端电极摆动。如此,当充电装置需要对自移动装置进行充电时,推拉组件可以带动发射端电极组件移动,使得发射端电极与自移动装置的接收端电极接触,并且转动件在移动的过程中和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发射端电极进行摆动,有助于发射端电极相对自移动装置的接收端电极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有助于发射端电极能够准确地与接收端电极电连接,防止发射端电极与接收端电极接触不良,进而使得充电装置可以正常地对自移动装置进行充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朝向所述发射端安装座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动结构,所述发射端安装座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动结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发射端电极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发射端安装座摆动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发射端安装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线的轴向与水平方向一致;或者,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线的轴向与竖直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件,所述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分别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发射端安装座;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撑板,所述推拉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并搭设于所述支撑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推拉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推拉组件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发射端安装座,以带动所述发射端电极组件收纳或者伸出于所述容纳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遮挡门,所述遮挡门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以遮挡或敞开所述通孔。

10.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朝向所述发射端安装座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动结构,所述发射端安装座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动结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发射端电极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发射端安装座摆动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发射端安装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线的轴向与水平方向一致;或者,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线的轴向与竖直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阳朱涛涛宋永琪李海涛韩宝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汉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