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1180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且靠近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为多个,两个所述前连接柱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前侧表面,所述两个前连接柱的侧面且靠近前侧均活动连接有前辊轮。通过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两组除静电棒,方便同时对两条化纤纺丝进行除静电工作,大大增加了除静电的效率,双头螺柱配合螺母可以同时移动上、下两个除静电棒配合上、下移动除静电棒完成除静电任务,液压缸配合推板推杆机构方便调整除静电装置的高度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除静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纺丝spinning又称化学纤维成形。制造化学纤维的一道工序。将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制成胶体溶液或熔化成熔体后由喷丝头细孔压出形成化学纤维的过程。

2、现有底座的高度不可调节,因此只适用于特定工位的化纤纺丝的除静电操作,使得除静电装置不能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灵活调节,传统的除静电装置只有一组除静电部件,一次只能对一条化纤纺丝进行除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通过设置两组除静电棒,方便同时对两条化纤纺丝进行除静电工作,大大增加了除静电的效率,双头螺柱配合螺母可以同时移动上、下两个除静电棒配合上、下移动除静电棒完成除静电任务,液压缸配合推板推杆机构方便调整除静电装置的高度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且靠近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为多个,两个所述前连接柱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前侧表面,所述两个前连接柱的侧面且靠近前侧均活动连接有前辊轮,两个所述引导连接柱位于前辊轮的右侧,所述两个引导连接柱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引导辊,所述中上连接柱位于支撑板的前侧表面且靠近上方中心处,所述中上连接柱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上除静电棒,所述中下连接柱位于支撑板的前侧表面且靠近下方中心处,所述中下连接柱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下除静电棒,两个所述后连接柱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前侧表面且靠近后侧,两个所述后连接柱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后辊轮,通过设置固定板是为了方便调整高度,通过设置支撑板是为了方便固定连接柱,通过设置前连接柱是为了方便固定前辊轮,通过设置前辊轮是为了方便对化纤纺丝进行转向,通过设置引导连接柱是为了方便固定引导辊,通过设置引导辊是为了方便对化纤纺丝进行引导,通过设置中上连接柱和中下连接柱是为了方便固定上除静电棒和下除静电棒,通过设置后辊轮是为了将化纤纺丝导出。

3、根据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所述前辊轮、引导辊、后辊轮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前辊轮、引导辊、后辊轮均关于支撑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通过设置对称结构是为了方便同时对两条化纤纺丝进行除静电。

4、根据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且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顶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大齿轮,通过设置顶板是为了方便放置大齿轮和小齿轮。

5、根据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所述顶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相啮合,所述小齿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双头螺柱,通过设置大齿轮和小齿轮是为了方便同时使两侧的双头螺柱同时转动。

6、根据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所述支撑板的前侧表面且靠近中间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双头螺柱位于活动槽的内侧,所述双头螺柱的侧面且靠近上下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螺母,两个所述螺母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通过设置螺母和移动块是为了方便配合双头螺柱完成旋转运动到直线运动的转变。

7、根据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多个所述移动连接柱分别固定连接在上下两个固定块的前侧表面,所述上方连接柱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上移动除静电棒,所述下方连接柱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下移动除静电棒,通过设置上移动除静电棒和下移动除静电棒是为了方便配合上除静电棒和下除静电棒对化纤纺丝进行除静电。

8、根据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所述底座的内部且靠近底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上表面与固定板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液压缸配合推板推杆机构方便将固定板顶出从而调整化纤纺丝的高度。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两组除静电棒,方便同时对两条化纤纺丝进行除静电工作,大大增加了除静电的效率,双头螺柱配合螺母可以同时移动上、下两个除静电棒配合上、下移动除静电棒完成除静电任务,液压缸配合推板推杆机构方便调整除静电装置的高度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1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上表面且靠近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的数量为多个,两个前所述连接柱(6)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4)的前侧表面,两个前所述连接柱(6)的侧面且靠近前侧均活动连接有前辊轮(1),两个引导所述连接柱(6)位于前辊轮(1)的右侧,两个引导所述连接柱(6)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引导辊(13),中上所述连接柱(6)位于支撑板(14)的前侧表面且靠近上方中心处,中上所述连接柱(6)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上除静电棒(11),中下所述连接柱(6)位于支撑板(14)的前侧表面且靠近下方中心处,中下所述连接柱(6)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下除静电棒(7),两个后所述连接柱(6)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4)的前侧表面且靠近后侧,两个后所述连接柱(6)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后辊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辊轮(1)、引导辊(13)、后辊轮(9)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前辊轮(1)、引导辊(13)、后辊轮(9)均关于支撑板(14)的纵向中心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上表面且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延伸至顶板(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大齿轮(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小齿轮(18),所述小齿轮(18)与大齿轮(19)相啮合,所述小齿轮(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双头螺柱(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4)的前侧表面且靠近中间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双头螺柱(12)位于活动槽的内侧,所述双头螺柱(12)的侧面且靠近上下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螺母,两个所述螺母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移动连接柱(6)分别固定连接在上下两个固定块的前侧表面,所述上方连接柱(6)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上移动除静电棒(10),所述下方连接柱(6)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下移动除静电棒(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内部且靠近底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6),所述液压缸(16)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推板(15),所述推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17),所述推杆(17)的上表面与固定板(3)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上表面且靠近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的数量为多个,两个前所述连接柱(6)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4)的前侧表面,两个前所述连接柱(6)的侧面且靠近前侧均活动连接有前辊轮(1),两个引导所述连接柱(6)位于前辊轮(1)的右侧,两个引导所述连接柱(6)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引导辊(13),中上所述连接柱(6)位于支撑板(14)的前侧表面且靠近上方中心处,中上所述连接柱(6)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上除静电棒(11),中下所述连接柱(6)位于支撑板(14)的前侧表面且靠近下方中心处,中下所述连接柱(6)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下除静电棒(7),两个后所述连接柱(6)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4)的前侧表面且靠近后侧,两个后所述连接柱(6)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后辊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辊轮(1)、引导辊(13)、后辊轮(9)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前辊轮(1)、引导辊(13)、后辊轮(9)均关于支撑板(14)的纵向中心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4)的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得茂黄福昌陈泽华高文圣徐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东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