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09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上述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组件和托板,电极组件和托板容置于外壳内,托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吸能件,第一板体具有用于承托电极组件的承托面,第二板体设置于第一板体背向承托面的一侧,吸能件设置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单体中的托板的第一板体设有承托面,可以将电极组件放置在承托面上,由于吸能件设置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吸能件至少可以吸收沿自第二板体指向第一板体的方向作用于托板的撞击力,如此,可以有效减少电极组件所承受的撞击力,从而有效降低了电极组件变形损坏的风险,有效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池,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电池单体作为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通常包括外壳和容置于外壳内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与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应,以形成电流。然而,在电池单体受到撞击力的情况下,撞击力容易经过外壳传递至电极组件,从而导致电极组件变形损坏,不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可靠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池单体的可靠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3、外壳;

4、电极组件,容置于外壳内;

5、托板,容置于外壳内,托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吸能件,第一板体具有用于承托电极组件的承托面,第二板体设置于第一板体背向承托面的一侧,吸能件设置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

6、吸能件包括吸能结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吸能结构用于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抵接于第一板体,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在所述托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投影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投影互不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面为平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托板的厚度方向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在所述托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投影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投影互不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面为平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托板的厚度方向相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与一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设置,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与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托板的厚度方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吸能部,所述吸能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相对于所述托板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宋晋阳吴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