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制造技术_技高网

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342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8
本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本生产线由各工位沿线衔接布置而成,包括有前段装配线、前后桥装配工位、发动机或电动机装配工位、后段装配线、轮胎安装工位,为半承载底盘和全承载车身装配之通用装配生产线;前段装配线的上线车体由轨道高架小车支撑沿输送轨道输送运行,其之后的生产线由地面双板输送链贯穿沿线各工位输送运行;前后桥装配工位配置有龙门架起吊机,其起吊头依不同类车体对应换装底盘翻转机总成或车身吊具总成,完成前、后桥装配安装。本技术方案实现了只需配备一条生产线完成半承载车型和全承载车型底盘通用生产组装的技术目的,实现了企业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申请涉及机动车装配制造系统生产线装置,尤其涉及的是及客车底盘装配制造系统生产线装置。


技术介绍

1、客车按车身结构主要分为半承载车型和全承载车型。因车身结构不同,决定了车体装配方式和工艺流程存在很大差异:半承载客车底盘组装生产线,采用桥式输送链为输送部件贯穿整条生产线,各工位操作方向均为由上向下的底盘装配方式,待线束铺装、管路铺装和前后桥安装完毕后,由底盘翻转机翻转底盘,再送入发动机等相关车组成部件的装配组装。全承载组装生产线采用贯穿生产线的输送轨道,下部前后至少安装有一组两部轨道高架小车托举车身,其作业方向为由下向上,完成前桥、后桥、发动机或电动机等车组成部件的组装装配,待轮胎装配完成后,由左右两组举升机辅助,在取下轨道高架小车后协助整车落地,下线完成底盘装配。

2、由于半承载车型和全承载车型车体整体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整车装配企业需要为半承载车型和全承载车型的装配生产各自配备组装生产线,投入成本较高。由于两类客车的市场需求量有很大差异,产量不均导致两条生产线经常因应用率不均衡造成一条生产线在超负荷运转,而另一条因产量明显不足处于闲置状态,无法有效利用,导致生产资源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不同车体类型的客车需要配备不同底盘组装装配生产线、会出现应用率极度不均衡、生产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

2、本专利申请提供的通用型多类客车底盘装配生产线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

3、一种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本生产线由各工位沿线衔接布置而成,包括有前段装配线、前后桥装配工位、发动机或电动机装配工位、后段装配线、轮胎安装工位,为半承载底盘和全承载车身装配之通用装配生产线;

4、所述的前段装配线,包括沿线依次布置的车体上线工位、线路铺装工位和管路铺装工位,上线车体下部至少由前后两组轨道高架小车支撑,沿贯穿前段装配线的输送轨道上输送运行;

5、所述的前段装配线之后的生产线,由地面双板输送链贯穿沿线各工位输送运行;

6、所述的前后桥装配工位,于地面双板输送链之上配置龙门架起吊机,其起吊头依不同类车体对应换装底盘翻转机总成或车身吊具总成,完成前、后桥装配安装;

7、所述的轮胎安装工位,由地面双板输送链的地沟内的两地沟举升机同步分别支撑于全承载车身的前、后桥中部,拆除车身支撑架,在完成轮胎安装后,地沟举升机下降,车身轮胎落地下线。

8、上述整体技术方案之一优选项,本生产线由以下各工位依次衔接组成,包括一号工位-主承载车体上线工位,二号工位线路铺装工位,三号工位-管路铺装工位,四号工位-前后桥装配工位,五号工位-方向机装配工位,六号工位-发动机或电动机装配工位,七号工位-管路连接工位,八号工位-线束连接工位,九号工位-压缩机安装工位,十号工位-进排气及水箱装配工位,十一号工位-水暖安装工位,十二号工位-润滑油加注工位、十三号工位-加压工位,十四号工位-保压工位,十五号工位-轮胎安装工位,之后下线。

9、上述整体技术方案之一优选项,本生产线中还配备了贯穿整条生产线、用于完成各装配部件输送配备的桥式单梁起重机,所述生产线位于桥式单梁起重机输送路线的主侧,另一侧为所述装配部件的分装/备装区。

10、上述整体技术方案之一优选项,所述的支撑架,是于前段装配线之后的四号工位,等完成前后桥安装后,固定组装于前后桥轮胎安装面上,地面双板输送链实施四点支撑。

11、上述整体技术方案之一优选项,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梯架基座和支撑座板;所述的梯架基座,为上小、底盘大的刚性梯形框架,其底盘四角设有辊轮;其支撑座板,为刚性材料板体部件,垂直置于梯架基座的支撑台面上,支撑座板上侧缘设有与轮毂圆周边楔合的圆弧形凹口,在所述凹口与轮毂的圆周边楔合后,支撑座板上、与各轮胎固定螺栓相对应位置设有螺栓固定孔。

12、本专利申请提供的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技术方案,实现了只需配备一条生产线完成半承载车型和全承载车型底盘通用生产组装的技术目的,解决了已有两类型客车底盘装配生产线因市场需求量差异大、导致两条生产线一条超负荷运转、另一条闲置、利用率存在差距、生产资源浪费严重的技术问题,本生产线具有应对半承载车型或全承载车型的装配生产适配性高、通用性好的技术优点,在通用极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技术设计上达到转换操作简便、高效、快捷、安全、的技术目的,实现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本生产线由各工位沿线衔接布置而成,包括有前段装配线、前后桥装配工位、发动机或电动机装配工位、后段装配线、轮胎安装工位,为半承载底盘(M)和全承载车身(N)装配之通用装配生产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本生产线由以下各工位依次衔接组成,包括一号工位(1)-主承载车体上线工位,二号工位(2)-线路铺装工位,三号工位(3)-管路铺装工位,四号工位(4)-前后桥装配工位,五号工位(5)-方向机装配工位,六号工位(6)-发动机或电动机装配工位,七号工位(7)-管路连接工位,八号工位(8)-线束连接工位,九号工位(9)-压缩机安装工位,十号工位(10)-进排气及水箱装配工位,十一号工位(11)-水暖安装工位,十二号工位(12)-润滑油加注工位、十三号工位(13)-加压工位,十四号工位(14)-保压工位,十五号工位(15)-轮胎安装工位,之后下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本生产线中还配备了贯穿整条生产线、用于完成各装配部件输送配备的桥式单梁起重机X,所述生产线位于桥式单梁起重机X输送路线的主侧,另一侧为所述装配部件的分装/备装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是于前段装配线(C)之后的四号工位(4),等完成前后桥安装后,固定组装于前后桥轮胎安装面上,地面双板输送链实施四点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00),包括梯架基座(22)和支撑座板(21);所述的梯架基座(21),为上小、底盘大的刚性梯形框架,其底盘四角设有辊轮(27);其支撑座板(21),为刚性材料板体部件,垂直置于梯架基座(22)的支撑台面上,支撑座板(21)上侧缘设有与轮毂(26)圆周边楔合的圆弧形凹口(210),在所述凹口(210)与轮毂(26)的圆周边楔合后,支撑座板(21)上、与各轮胎固定螺栓相对应位置设有螺栓固定孔(2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本生产线由各工位沿线衔接布置而成,包括有前段装配线、前后桥装配工位、发动机或电动机装配工位、后段装配线、轮胎安装工位,为半承载底盘(m)和全承载车身(n)装配之通用装配生产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本生产线由以下各工位依次衔接组成,包括一号工位(1)-主承载车体上线工位,二号工位(2)-线路铺装工位,三号工位(3)-管路铺装工位,四号工位(4)-前后桥装配工位,五号工位(5)-方向机装配工位,六号工位(6)-发动机或电动机装配工位,七号工位(7)-管路连接工位,八号工位(8)-线束连接工位,九号工位(9)-压缩机安装工位,十号工位(10)-进排气及水箱装配工位,十一号工位(11)-水暖安装工位,十二号工位(12)-润滑油加注工位、十三号工位(13)-加压工位,十四号工位(14)-保压工位,十五号工位(15)-轮胎安装工位,之后下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类客车通用型底盘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冻刘洪文钟国栋林吉祥宋平孙世东温占海宋强袁正军侯晓燕王晓明李正操贾吉福李连俊邓薇薇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