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4005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5
本申请涉及污水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质量份计,原料包括:多菌种菌液600~800份,有机醇20~40份,淀粉40~80份,载体粒子20~60份,胶体10~30份,助剂1~10份,茶碱1~5份。本申请所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具有优异的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长期缓释,从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都具有优异的效果,且避免了微生物膜容易过分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污水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产量也与日俱增;而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不仅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还容易造成资源的二次浪费。未经处理的污水通常含有过量的有机物、含氮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通常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等)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生物法相较于物理法,处理程度更高,而生物法相较于化学法,处理成本较低。

2、因此近些年来,如何巧妙的运用生物法处理污水废物成为了热点研究方向,因为生物法处理污水废物不仅处理程度更加彻底,且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性好,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处理后的产物亦可以制备有机肥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3、所以,如何制备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成为了提高生物法治理污水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问题。而现有的微生物菌剂在处理污水中使用时,因为硫化物的存在,在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的时候容易引起贝氏硫细菌过度增殖,进而提高污水处理用微生物膜的附着力,微生物膜容易过分生长,低活性微生物膜无法及时脱离载体,反而导致污水处理效率降低。

4、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具有优异的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长期缓释,从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都具有优异的效果,且避免了微生物膜容易过分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质量份计,原料包括:多菌种菌液600~800份,有机醇20~40份,淀粉40~80份,载体粒子20~60份,胶体10~30份,助剂1~10份,茶碱1~5份。

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多菌种菌液,有机醇和淀粉的质量比为(65~75):(3~4):(6~8)。

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多菌种菌液,有机醇和淀粉的质量比为(70~75):(3~3.5):(6~7)。

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多菌种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分别在活化容器中以35~37℃,100~200r/min的速度震荡活化8~12h;s2:震荡活化完成后,将得到的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先分别单独加入至活化培养基中,分别培养活化4~8h得到活化菌液;s3: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按照体积配比混合得混合菌液,将混合菌液在35~37℃,150~220r/min的速度二次震荡活化得混合活化菌液;s4:将混合活化菌液放置于培养容器,15-30℃下搅拌20-60min,1-8℃静置36-72h,滤干即得。

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s3中,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2×108~4×108cfu/ml。

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s3中,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的体积比为(4~5):(1~2):(2~3)。

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s3中,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的体积比为4.5:1:2.5。

8、本申请中,反硝化聚磷菌名为食油假单胞菌cl-3,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2226;鲁氏不动杆菌,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1004;深红红螺菌购买自上海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atcc11170深红红螺菌产品。

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活化培养基中蛋白胨8~12g/l,琼脂5~10g/l,氯化钠5~8g/l,磷酸二氢钠0.5~1.5g/l,乙酸钠0.1~0.5g/l,硝酸钾1~2g/l,ph为7~7.5。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有机醇为木糖醇、甘露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中的至少一种。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有机醇为木糖醇和山梨糖醇。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木糖醇和山梨糖醇的质量比为(1~3):(1~3)。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淀粉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质量比为(0.5~2):(4~7)。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质量比为(1~1.5):(5~6)。

16、本申请中,通过上述支链和直链淀粉的混合使用,能够在为菌种提供良好的营养物质的同时,保持优异的菌液以及复合菌剂的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当采用上述质量比内的淀粉混合使用时,支链淀粉的多支链结构能够和直链淀粉的长螺旋结构形成良好的缠结现象,进而在菌剂体系中能够一定量的稳定性缠结界面,这种界面的存在能够大幅降低外界异源物质与菌剂以及载体粒子的接触频率,并且还能够有效降低活性分子之间的位阻减少碰撞次数,从而形成稳定的溶胶态菌剂系统,在特定的环境下(例如高热)也能保持自身体系整体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复合菌剂的缓释作用以及污水处理效果。

1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淀粉和载体粒子的质量比为(6~7):(2.5~4)。

1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载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羧基化壳聚糖与氨水混合之后加入至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物备用;s2:将正硅酸乙酯的溶液滴加入至s1所得混合物中,滴加反应时间为3~4h,滴加反应温度为50~55℃,待滴加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得混合溶胶;s3:将混合溶胶和二甲基咪唑以及硝酸锌混合得到混合物,之后将混合物加入至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升温至60~80℃水浴加热搅拌2~5h,反应完成后将产物离心洗涤烘干,即得。

1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羧基化壳聚糖和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3):(2~3)。

2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羧基化壳聚糖和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2~2.5):3。

2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混合溶胶,二甲基咪唑和硝酸锌的质量比为(2~3):(4~5):(0.5~1.5)。

2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载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2~1μm。

2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载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5~0.8μm。

24、本申请中,通过上述制备得到的载体粒子,能够大幅提高复合菌剂的污水处理效果,并且提供一定的缓释作用,且避免了微生物膜容易过分生长的问题。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载体粒子,能够在表面形成多微孔的空洞,能够有吸附且稳定固定菌液,且其空洞的联通结构能够帮助菌液在载体上形成稳定的生物膜,而其特定的粒径大小能够控制孔隙率,进而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控制生物膜的过分生长,且载体粒子与本申请中加入的复配淀粉能够协同作用,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质量份计,原料包括:多菌种菌液600~800份,有机醇20~40份,淀粉40~80份,载体粒子20~60份,胶体10~30份,助剂1~10份,茶碱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羧基化壳聚糖与氨水混合之后加入至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物备用;S2:将正硅酸乙酯的溶液滴加入至S1所得混合物中,滴加反应时间为3~4h,滴加反应温度为50~55℃,待滴加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得混合溶胶;S3:将混合溶胶和二甲基咪唑以及硝酸锌混合得到混合物,之后将混合物加入至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升温至60~80℃水浴加热搅拌2~5h,反应完成后将产物离心洗涤烘干,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2~1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为阿拉伯胶、卡拉胶、桃胶、黄原胶、魔芋胶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为阿拉伯胶和黄原胶;所述阿拉伯胶和黄原胶的质量比为(1~3):(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维生素、柠檬素、烷基糖苷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所述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的质量比为(0.5~1):(3~4)。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菌种菌液,有机醇,淀粉,载体粒子混合搅拌均匀;S2:继续加入剩余原料,之后置入冷冻干燥机内干燥完成后即得。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生活污水、实验室污水或生产污水的污水治理工艺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质量份计,原料包括:多菌种菌液600~800份,有机醇20~40份,淀粉40~80份,载体粒子20~60份,胶体10~30份,助剂1~10份,茶碱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羧基化壳聚糖与氨水混合之后加入至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物备用;s2:将正硅酸乙酯的溶液滴加入至s1所得混合物中,滴加反应时间为3~4h,滴加反应温度为50~55℃,待滴加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得混合溶胶;s3:将混合溶胶和二甲基咪唑以及硝酸锌混合得到混合物,之后将混合物加入至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升温至60~80℃水浴加热搅拌2~5h,反应完成后将产物离心洗涤烘干,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2~1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娟赵晶曹佳段晓彬张怡佳唐婷婷池玉陈月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