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风力发电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涵道发电机。
技术介绍
1、不管在航空电源领域还是在工业发电领域,现有技术中,为满足风力输出直流电的需求,风力发电机均采用变桨距控制,具体为叶片绕叶片中心轴旋转,使叶片攻角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以便调节电机转速及输出电压在一定范围内。但变桨距设计由于结构复杂,固定方式繁琐增加故障发生的概率,其次由于叶片旋转角度的限制,导致电机输出的范围较小,特别是对于空气密度变化范围约3倍的情况及电机转速变化范围也约为3倍时,通过变桨距结构可靠性较低,影响风力发电机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涵道发电机,电机机械结构和电气结构一体化安装,体积小集成度高,工作转速变化范围大,输出直流电稳定。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涵道发电机,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主发电机;所述主发电机包括定子总成、转子总成。
3、所述壳体内设有与主发电机传动连接的风叶组件、用于将主发电机产生的三相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涵道发电机,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主发电机;所述主发电机包括定子总成(12)、转子总成(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与主发电机传动连接的风叶组件(3)、用于将主发电机产生的三相交流电整流稳压成直流电的整流稳压模块(8);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置风叶组件(3)的风罩(5)、连接于风罩(5)后端的薄壁筒体(51)、连接于薄壁筒体(51)后端的开口筒体(52);所述薄壁筒体(51)内装配定子总成(12);开口筒体(52)外壁连接有增高台(53);所述增高台(53)内腔与开口筒体(52)内腔相连通用以容置整流稳压模块(8);所述开口筒体(52)内设有用于将开口筒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发电机,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主发电机;所述主发电机包括定子总成(12)、转子总成(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与主发电机传动连接的风叶组件(3)、用于将主发电机产生的三相交流电整流稳压成直流电的整流稳压模块(8);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置风叶组件(3)的风罩(5)、连接于风罩(5)后端的薄壁筒体(51)、连接于薄壁筒体(51)后端的开口筒体(52);所述薄壁筒体(51)内装配定子总成(12);开口筒体(52)外壁连接有增高台(53);所述增高台(53)内腔与开口筒体(52)内腔相连通用以容置整流稳压模块(8);所述开口筒体(52)内设有用于将开口筒体(52)内腔与薄壁筒体(51)内腔分隔开的隔板(54);所述隔板(54)朝向薄壁筒体内腔的一面上设有轴承室(505);所述薄壁筒体(51)内腔与增高台(53)内腔之间设有穿线口;所述主发电机引出线穿过所述穿线口与整流稳压模块(8)电连接;所述薄壁筒体(51)前端经多个加强筋(509)与风罩(5)相连;所述加强筋(509)一端连接于薄壁筒体(51)外壁,另一端连接于风罩(5)内壁;所述转子总成包括转轴(61)、设置于转轴上的转子铁芯、磁钢;所述薄壁筒体(51)前端设有端盖(4);所述端盖(4)内设有用于定位转轴(61)的两个角接触轴承(401),密封隔板(54)轴承室(505)内设有用于定位转轴(61)的后轴承(7);转轴(61)后端经后轴承(7)装于轴承室(505);还包括用于将转轴(61)与风叶组件(3)传动连接的锁紧环(2);转轴(61)前端穿过两个角接触轴承(401)、风叶组件(3)、锁紧环(2)与前螺母(1)连接;所述开口筒体(52)后端设有后盖(11),增高台(53)上部开口处设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气连接的插座(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5)呈圆筒状,风罩(5)的中心轴线、薄壁筒体(51)的中心轴线、开口筒体(5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组件(3)包括中心筒(31)、12个沿中心筒圆周均布的叶片(32)。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姣,胡雄杰,刘正敏,郝杨,刘英,李明轩,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三零一五航空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