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电池、模块电池组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803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2
本技术公开一种模块电池、模块电池组和电池包,模块电池包括:壳体,筒状结构,两端为开口端;电芯总成和导热胶,电芯总成安装在壳体内,导热胶至少填充在电芯总成的顶部和壳体的顶壁内侧之间,以及电芯总成的底部和壳体的底壁内侧之间,电芯总成的两端具有极耳;两个极耳支撑板,极耳支撑板安装于壳体的开口端,极耳支撑板具有极耳槽,极耳穿过极耳槽,并外露于壳体。本技术模块电池中,壳体为主体框架,起到支撑、保护电芯总成的作用,壳体可以承载部分载荷,在模组级别提升电池包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电芯总成的极耳端外露无遮挡,取消两端的端板,安装在电池包中采用粘接固定方式,集成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模块电池、模块电池组和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电动车的电池集成技术经历了快速的迭代发展,早期的集成方式采用端侧板焊接将电芯包裹在内形成模组,通过端侧板和托盘进行固定,涉及到大量的金属件以及非金属件的使用,集成效率较低,空间利用率较低,且每个模组都配有单独的控制单元,集成方式复杂、成本较高。

2、目前较新的行业研究方向为ctp技术,即无模组技术,期望能够最大程度利用电池包内空间,提高体积利用率及重量利用率。但当前ctp技术,电池包作为承载全部载荷的主体,对结构设计要求很高,且对电池包产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由此,需要开发一种既能在模组级别提升整包结构强度,同时电芯到模组到电池包也能保持较高的集成效率的集成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电池、模块电池组和电池包,既能在模组级别提升电池包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电芯到模组到电池包也能保持较高的集成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电池,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为筒状结构,所述壳体的两端为开口端;

4、电芯总成和导热胶,所述电芯总成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导热胶至少填充在所述电芯总成的顶部和所述壳体的顶壁内侧之间,以及所述电芯总成的底部和所述壳体的底壁内侧之间,所述电芯总成两端具有极耳;

5、两个极耳支撑板,所述极耳支撑板对应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端,所述极耳支撑板具有极耳槽,所述极耳穿过对应端部的所述极耳槽,并外露于所述壳体。

6、本技术模块电池中,壳体为模块电池的主体框架,壳体将电芯总成包裹在内部,能够起到支撑以及保护电芯总成的作用,即壳体可以承载部分载荷,在模组级别提升电池包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在电芯总成的顶部和壳体的顶壁内侧之间,以及电芯总成的底部和壳体的底壁内侧之间均填充导热胶,一方面,导热胶可以起到粘接固定电芯总成的作用,固定效果好,结构简单;另一方面,导热胶还可以起到热量传递的作用,将电芯总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壳体的顶壁和底壁,提高散热效果;最后,在壳体的两端增设极耳支撑板,可以起到对电芯总成的极耳的焊接支撑作用,电芯总成的极耳外露于壳体两端,可直接在电芯总成的极耳端设置冷却板,通过冷却板对电芯总成进行冷却散热,如此,模块电池的六个面均可用来冷却散热,极大提高模块电池的冷却散热效率;此外,模块电池形成的模块电池组固定在电池包中时可以采用胶粘的方式,即取消壳体两端的端板,可以减少大量金属件以及非金属件的使用,极大地降低模块电池的重量,电芯的重量利用率与体积利用率都可得到较大提升,且取消端板还可以省去端板焊接工序,工艺上装配流程少,设备以及人工的投入更少,节省装配时间,提高模块电池的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7、由此可见,本技术模块电池既能在模组级别提升电池包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电芯到模组到电池包也能保持较高的集成效率。

8、可选地,所述壳体内部,在所述电芯总成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弹性件和硬质绝缘板,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电芯总成和对应侧的所述硬质绝缘板之间。

9、可选地,所述弹性件的材质为pu泡棉;

10、和/或,所述硬质绝缘板为云母板或环氧板。

11、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顶壁内侧和底壁内侧均设置有绝缘层。

12、可选地,所述电芯总成包括多个电芯主体,多个所述电芯主体堆叠设置,所述极耳包括内接极耳,所述内接极耳用于串联或并联各所述电芯主体,

13、还包括单体监控单元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各所述内接极耳均电连接,所述单体监控单元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壳体和所述极耳支撑板中,一者设置有卡扣,另一者设置有卡扣槽,安装状态下,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扣槽一一对应卡接固定。

15、可选地,所述极耳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所述支撑板本体的内侧壁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至少包括沿所述极耳槽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筋部,所述极耳槽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筋部之间。

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模块电池组,包括多个前述模块电池,多个所述模块电池堆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模块电池相互贴合,并粘接固定,相邻两个所述模块电池中,一者的正极极耳与另一者的负极极耳电连接。

17、本技术模块电池组,包括前述模块电池,因此具有与前述模块电池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8、可选地,还包括两个绝缘膜,所述绝缘膜沿所述模块电池的堆叠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绝缘膜设置于所述模块电池的两端,所述绝缘膜覆盖各所述模块电池的对应端部;

19、或,还包括两个冷却板,所述冷却板沿所述模块电池的堆叠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冷却板设置于所述模块电池的两端,所述冷却板覆盖各所述模块电池的对应端部。

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托盘,还包括前述模块电池组,所述模块电池组粘接固定于所述托盘。

21、本技术电池包,包括前述模块电池组,因此具有与前述模块电池组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在所述电芯总成(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弹性件(5)和硬质绝缘板(6),所述弹性件(5)位于所述电芯总成(2)和对应侧的所述硬质绝缘板(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的材质为PU泡棉;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金属外壳(11),所述金属外壳(11)的顶壁内侧和底壁内侧均设置有绝缘层(12)。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总成(2)包括多个电芯主体(21),多个所述电芯主体(21)堆叠设置,所述极耳包括内接极耳(22),所述内接极耳(22)用于串联或并联各所述电芯主体(21),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所述极耳支撑板(4)中,一者设置有卡扣(a),另一者设置有卡扣槽(b),安装状态下,所述卡扣(a)和所述卡扣槽(b)一一对应卡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支撑板(4)包括支撑板本体(41),所述支撑板本体(41)的内侧壁还设置有加强筋(42),所述加强筋(42)至少包括沿所述极耳槽(4a)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筋部,所述极耳槽(4a)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筋部之间。

8.一种模块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模块电池(01),多个所述模块电池(01)堆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模块电池(01)相互贴合,并粘接固定,相邻两个所述模块电池(01)中,一者的正极极耳(23)与另一者的负极极耳(24)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模块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绝缘膜,所述绝缘膜沿所述模块电池(01)的堆叠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绝缘膜设置于所述模块电池(01)的两端,所述绝缘膜覆盖各所述模块电池(01)的对应端部;

10.一种电池包,包括托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模块电池组,所述模块电池组粘接固定于所述托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在所述电芯总成(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弹性件(5)和硬质绝缘板(6),所述弹性件(5)位于所述电芯总成(2)和对应侧的所述硬质绝缘板(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的材质为pu泡棉;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金属外壳(11),所述金属外壳(11)的顶壁内侧和底壁内侧均设置有绝缘层(12)。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总成(2)包括多个电芯主体(21),多个所述电芯主体(21)堆叠设置,所述极耳包括内接极耳(22),所述内接极耳(22)用于串联或并联各所述电芯主体(21),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模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所述极耳支撑板(4)中,一者设置有卡扣(a),另一者设置有卡扣槽(b),安装状态下,所述卡扣(a)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海龙陈秋云李钊孙昌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