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940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1
本技术涉及同心型涡电流分选设备的分料板搭配形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正面安装有用以进行独立调节且调节方式灵活的可调节分料板机构,所述工作箱的正面安装有位于可调节分料板机构右方且用以将有色金属与其它非金属类物质进行分离的分选输送机构;所述可调节分料板机构包括安装在工作箱内后侧壁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正面安装有两个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是用以对所述转动组件做圆周方向的角度调节。该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分别进行独立调节且调节方式灵活,对二次受力弹跳的小颗粒有色金属实现再次分离,从而有效提高了现有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分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同心型涡电流分选设备的分料板搭配形式,具体为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


技术介绍

1、涡电流分选机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主要分为同心型涡电流分选机和偏心型涡电流分选机两种形式,其中同心型涡电流分选机多用于细小颗粒物料中的有色金属的分选,其特点在于有效磁场范围较大,一般在九十度至一百三十度范围内,小颗粒有色金属在此范围内可受到一到两次的磁场力,从而提高小颗粒有色金属的分选率。

2、而对于传统形式的单分料板结构工作时,在分选的磁辊表面产生高频交变的强磁场,当有导电性的有色金属经过磁场时,会在有色金属内例如铜、铝等感应出涡电流,此涡电流本身会产生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从而让有色金属会因磁场的排斥力作用而沿其输送方向向前飞跃,实现有色金属与其它非金属类物质的分离,达到分选的目的,但该传统装置只能对首次受力弹跳的有色金属颗粒进行分离,对于二次受力弹跳的有色金属因弹跳位置靠下,弹跳高度不高的实际情况,无法对其做到有效分离,故针对此种情况设计双分料板结构,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并达到提高分选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具备了能有效提高现有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分料效率等优点,解决了现有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分料效率较差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能有效提高现有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分料效率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正面安装有用以进行独立调节且调节方式灵活的可调节分料板机构,所述工作箱的正面安装有位于可调节分料板机构右方且用以将有色金属与其它非金属类物质进行分离的分选输送机构;

5、所述可调节分料板机构包括安装在工作箱内后侧壁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正面安装有两个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是用以对所述转动组件做圆周方向的角度调节;

6、所述分选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工作箱正面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背面安装有转子转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是用以带动转子转动组件在原位进行高速旋转后产生的交变磁场使金属与非金属在涡流力作用下实现分离,所述工作箱的前后两内侧壁之间安装有辅助输送组件,所述转子转动组件和辅助输送组件的外侧之间安装有。

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工作箱内后侧壁且贯穿工作箱正面的主旋转轴,所述主旋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分料板,所述工作箱的内后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主旋转轴的右方且贯穿工作箱正面的副旋转轴,所述副旋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副分料板。

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箱正面且呈左右对称的两个调节箱,所述主旋转轴和副旋转轴正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位于调节箱内侧的蜗轮,所述蜗轮的底部啮合有与调节箱的内右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蜗杆,所述蜗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柄。

9、进一步的,所述蜗杆的右端贯穿调节箱的左侧并延伸至调节箱的内右侧壁上通过轴承与调节箱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箱正面的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机。

11、进一步的,所述转子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且贯穿工作箱并与工作箱内后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永磁转子。

12、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输送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工作箱前后两内侧壁之间的一号轴承杆,所述一号轴承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传动辊,所述工作箱的前后两内侧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一号轴承杆右方的二号轴承杆,所述二号轴承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传动辊。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该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通过工作箱上的可调节分料板机构和分选输送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分别进行独立调节且调节方式灵活,灵活的调整方式可针对不同粒度、不同种类、不同工况下的多种小颗粒物料,对二次受力弹跳的小颗粒有色金属实现再次分离,使其不会混杂在涡电流分选机的尾料中去,有效提高有色金属的分选率,极大降低“跑尾”情况,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现有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分料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包括工作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的正面安装有用以进行独立调节且调节方式灵活的可调节分料板机构(200),所述工作箱(1)的正面安装有位于可调节分料板机构(200)右方且用以将有色金属与其它非金属类物质进行分离的分选输送机构(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工作箱(1)内后侧壁且贯穿工作箱(1)正面的主旋转轴(2011),所述主旋转轴(20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分料板(2012),所述工作箱(1)的内后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主旋转轴(2011)的右方且贯穿工作箱(1)正面的副旋转轴(2013),所述副旋转轴(20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副分料板(20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箱(1)正面且呈左右对称的两个调节箱(2021),所述主旋转轴(2011)和副旋转轴(2013)正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位于调节箱(2021)内侧的蜗轮(2022),所述蜗轮(2022)的底部啮合有与调节箱(2021)的内右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蜗杆(2023),所述蜗杆(202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柄(20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2023)的右端贯穿调节箱(2021)的左侧并延伸至调节箱(2021)的内右侧壁上通过轴承与调节箱(202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箱(1)正面的防护箱(3011),所述防护箱(301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机(30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电机(3012)输出轴且贯穿工作箱(1)并与工作箱(1)内后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转杆(3021),所述转杆(30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永磁转子(30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输送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工作箱(1)前后两内侧壁之间的一号轴承杆(3031),所述一号轴承杆(303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传动辊(3032),所述工作箱(1)的前后两内侧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一号轴承杆(3031)右方的二号轴承杆(3033),所述二号轴承杆(303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传动辊(303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包括工作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的正面安装有用以进行独立调节且调节方式灵活的可调节分料板机构(200),所述工作箱(1)的正面安装有位于可调节分料板机构(200)右方且用以将有色金属与其它非金属类物质进行分离的分选输送机构(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工作箱(1)内后侧壁且贯穿工作箱(1)正面的主旋转轴(2011),所述主旋转轴(20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分料板(2012),所述工作箱(1)的内后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主旋转轴(2011)的右方且贯穿工作箱(1)正面的副旋转轴(2013),所述副旋转轴(20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副分料板(20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心涡电流双分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箱(1)正面且呈左右对称的两个调节箱(2021),所述主旋转轴(2011)和副旋转轴(2013)正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位于调节箱(2021)内侧的蜗轮(2022),所述蜗轮(2022)的底部啮合有与调节箱(2021)的内右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蜗杆(2023),所述蜗杆(2023)的左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勋殷胜民王学鑫
申请(专利权)人:抚顺亦杰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