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溜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921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溜槽,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柱,两个第一固定柱的上方位置处横向设置有第一溜槽板,第一溜槽板远离第一固定柱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溜槽板,第二溜槽板远离第一溜槽板的一端竖向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柱,第二溜槽板的两侧与第二固定柱转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调节的溜槽,通过升降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来对第一溜槽板和第二溜槽板进行坡度的调节,从而能够提升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调节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能够方便快速的通过控制第一溜槽板和第二溜槽板之间重合的距离来实现溜槽整体长度的调节,使得整体装置的灵活性更强,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溜槽,特别是涉及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溜槽


技术介绍

1、溜槽,指通常在地面上的从高处向低处运东西的槽,内面光滑,东西能自动溜下(如淘洗含金矿砂的流矿槽或流放原木的斜水槽)。它主要应用于小型露天矿,在大、中型露天矿,溜槽常与溜井串接联合应用,可设于采场范围以内,亦可设于其外。

2、如中国技术专利(cn217998970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混凝土溜槽装置,其中记载了:“本混凝土溜槽装置,不仅能够根据实际场地的需要将混凝土溜槽调整至合适的坡度,适用范围更广,灵活性强”,还记载了:“无法将混凝土溜槽调整至合适的坡度、占用空间较大以及溜槽的底端缺乏固定的问题”的技术问题。

3、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溜槽大多为单一的槽体,在应对不同的情况下,不便于对坡度进行调节,对于坡度的调整需要借用其他的工具来实现,同时长度较为单一使用范围较窄,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便于调节的溜槽,为解决上述专利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节的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节的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1)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连接柱(7)与第一固定柱(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7)的内侧横向设置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柱(1)的内侧且与转动杆(9)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传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调节的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蜗杆(10),所述蜗杆(10)纵向设置在连接柱(7)的内侧且位于转动杆(9)下方的位置处,所述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的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节的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1)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连接柱(7)与第一固定柱(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7)的内侧横向设置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柱(1)的内侧且与转动杆(9)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传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调节的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蜗杆(10),所述蜗杆(10)纵向设置在连接柱(7)的内侧且位于转动杆(9)下方的位置处,所述转动杆(9)与蜗杆(10)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蜗轮(11),所述蜗轮(11)与蜗杆(10)啮合连接,所述蜗杆(10)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柱(7)的外侧,所述蜗杆(10)位于连接柱(7)外侧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把手(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调节的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转动螺纹杆(14),所述转动螺纹杆(14)竖向设置在第一固定柱(1)的内侧位置处,所述转动螺纹杆(14)与第一固定柱(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螺纹杆(1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内置螺纹筒(24),所述内置螺纹筒(24)与第一固定柱(1)滑动连接,所述转动螺纹杆(14)的下端固定有第二锥齿轮(13),所述转动杆(9)与第二锥齿轮(13)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一锥齿轮(12),所述第一锥齿轮(12)与第二锥齿轮(13)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调节的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冉彭杰宋小娜郑吉卉
申请(专利权)人: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