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悬架领域,特别涉及悬架中的控制臂。
技术介绍
1、汽车悬挂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控制臂作为汽车悬挂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现有的汽车的下控制臂总成通常连接于转向节和副车架之间,现有的汽车下控制臂总成通常能够用于支撑后螺旋弹簧,也有部分汽车下控制臂总成可以对后减振器、后稳定杆连接杆及后缓冲块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进行支撑。这样就使得现有的汽车的下控制臂总成的结构不紧凑,同时,随着汽车轻量化观念和行业内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传统的控制臂总成重量大、工艺成型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点日益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控制臂,其通过优化控制臂的形状结构,使得该控制臂具备可打在悬架的功能,同时通过轻量化改造,在保持控制臂的受力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控制臂的重量。
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控制臂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0),所述主体(100)的外侧设有外连部(200)、内侧设有内连部(300)、中间设有中连部(400),所述外连部(200)、中连部(400)与内连部(300)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中连部(400)与外连部(200)之间的距离小于中连部(400)与内连部(300)之间的距离;所述中连部(400)与外连部(200)之间设有第一镂空部(500),所述中连部(400)与内连部(300)之间设有第二镂空部(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部(200)上设有第一通孔(210)、所述内连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0),所述主体(100)的外侧设有外连部(200)、内侧设有内连部(300)、中间设有中连部(400),所述外连部(200)、中连部(400)与内连部(300)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中连部(400)与外连部(200)之间的距离小于中连部(400)与内连部(300)之间的距离;所述中连部(400)与外连部(200)之间设有第一镂空部(500),所述中连部(400)与内连部(300)之间设有第二镂空部(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部(200)上设有第一通孔(210)、所述内连部(300)上设有第二通孔(310)、所述中连部(400)上设有第三通孔(410),所述第一通孔(210)、第二通孔(310)以及第三通孔(410)的轴线互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10)的上侧设有压装导入结构(7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导入结构(700)包括倒斜角部(710)与倒圆角部(720),所述倒圆角部(720)位于所述倒斜角部(710)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芃,王念强,余景龙,孟夏蕾,刘冬青,王继东,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