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217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车辆的车身组件包括:纵梁本体,纵梁本体与车辆的门槛梁连接;纵梁本体具有第一避让孔,第一安装件设于纵梁本体且与第一避让孔对应,第一安装件适于与车辆的悬架拖曳臂配合装配;密封件,纵梁本体靠近门槛梁的一端具有第二避让孔,密封件设于纵梁本体且与第二避让口对应以遮挡第二避让孔,沿车身组件的高度方向,密封件沿远离第二避让孔的方向凹陷。由此,通过设置第二避让孔,可以对车辆后悬架拖曳臂进行避让,可以降低车辆后悬架拖曳臂的安装难度,通过设置遮挡第二避让孔的密封件,可以提高车辆后悬架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NVH性能,能够提高车辆的驾驶体验与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车辆后纵梁一般作为车辆后悬架拖曳臂的安装点,然而,现有车辆后纵梁的结构设计不合理,车辆后悬架拖曳臂的安装不便,并且,车辆后悬架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较差,导致车辆的nvh(noi 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差,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驾驶体验与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车身组件,该车身组件可以降低车辆后悬架拖曳臂的安装难度,并且,能够提高车辆的nvh性能,能够提高车辆的驾驶体验与乘坐体验。

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包括:纵梁本体,所述纵梁本体与所述车辆的门槛梁连接;第一安装件,所述纵梁本体具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安装件设于所述纵梁本体且与所述第一避让孔对应,所述第一安装件适于与所述车辆的悬架拖曳臂配合装配;密封件,所述纵梁本体靠近所述门槛梁的一端具有第二避让孔,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纵梁本体且与所述第二避让口对应以遮挡所述第二避让孔,沿所述车身组件的高度方向,所述密封件沿远离所述第二避让孔的方向凹陷。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车身组件,通过设置第二避让孔,可以对车辆后悬架拖曳臂进行避让,可以降低车辆后悬架拖曳臂的安装难度,通过设置遮挡第二避让孔的密封件,可以提高车辆后悬架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nvh性能,能够提高车辆的驾驶体验与乘坐体验。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密封件具有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的密封翻边,所述密封翻边具有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一安装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避让孔且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身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于所述纵梁本体且套设于所述密封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连接的第一加强本体和第一连接翻边,所述第一连接翻边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翻边绕设于所述密封件。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身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件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方,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纵梁本体均连接。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加强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翻边和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翻边,所述第二连接翻边与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翻边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加强件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一安装件的部分设于所述凹陷部。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上表面适于与所述车辆的地板面板连接。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身组件还包括:座椅安装横梁,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座椅安装横梁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和/或,还包括:电池安装横梁,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电池安装横梁位于所述纵梁本体下方且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

1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具有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的密封翻边,所述密封翻边具有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一安装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避让孔且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于所述纵梁本体且套设于所述密封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连接的第一加强本体和第一连接翻边,所述第一连接翻边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翻边绕设于所述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件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方,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纵梁本体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翻边和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翻边,所述第二连接翻边与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翻边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一安装件的部分设于所述凹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上表面适于与所述车辆的地板面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椅安装横梁,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座椅安装横梁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具有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的密封翻边,所述密封翻边具有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一安装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避让孔且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于所述纵梁本体且套设于所述密封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连接的第一加强本体和第一连接翻边,所述第一连接翻边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翻边绕设于所述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件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方,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敏刘素珍汤金明梁虎雍宽程倩倩张海龙栾太羽陈志刚胡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