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隧洞装药支护可移动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125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一种新型隧洞装药支护可移动台车,包括台车主体,台车主体底端安装有履带行走系统,台车主体的固定平台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第一升降平台、第二升降平台,第一升降平台、第二升降平台通过各自的顶升液压油缸驱动升降;台车主体左右两侧铰接有侧向翻转平台,侧向翻转平台通过侧向液压油缸展开或收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隧洞装药支护可移动台车,可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是隧道爆破施工装药及锚杆等隧洞开挖支护,该台车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中隧洞掘进及支护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国家水电、公路及铁路工程快速发展,各种不同复杂程度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不断涌现,其中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洞开挖支护施工尤为普遍,因此对隧洞施工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隧洞掘进过程中,需先钻掘进孔,再装药爆破施工,爆破完成后需对岩面进行初期支护施工。洞内爆破出渣作业完成后,受石渣影响,洞内道路凹凸不平,一般作业平台受洞内空间及洞内道路影响,行走困难,需靠装载机等设施辅助才能移动至掌子面,耗费时间过长且存在倾覆隐患;隧洞爆破施工掌子面凹凸不平,爆破孔布满掌子面,一般台车难以贴近掌子面,台车与掌子面存在空隙,人在台车上面装药作业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平台高度固定,无法满足不同高度钻爆孔装药支护及下部通混凝土搅拌车等大型运输车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隧洞装药支护可移动台车,在隧道施工中地形及空间受限条件下,实现台车自身行走及可伸缩,其下部大型车辆通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效率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新型隧洞装药支护可移动台车,包括台车主体,台车主体底端安装有履带行走系统,台车主体的固定平台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第一升降平台、第二升降平台,第一升降平台、第二升降平台通过各自的顶升液压油缸驱动升降;台车主体左右两侧铰接有侧向翻转平台,侧向翻转平台通过侧向液压油缸展开或收拢。

4、左右两侧的侧向翻转平台均为多组,且每侧的侧向翻转平台左右均通过连杆铰接联动。

5、第一升降平台左右两侧滑动设有侧向推出平台;两固定平台、第一升降平台、第二升降平台靠近掌子面一侧滑动设有掌子面推出平台。

6、本技术一种新型隧洞装药支护可移动台车,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7、1)、在台车主体底部设置有履带行走系统,可实现台车主体在隧洞内凹凸不平路面自行行走。

8、2)、将台车主体最上部、最底部平台改为由液压系统控制的第一升降平台、第二升降平台,可根据需求自动升降至要求高度。

9、3)、通过设置可展开或收拢的侧向翻转平台,可实现平台瘦身,增加其隧洞施工内部复杂地形下的移动效率;通过设置侧向推出平台、掌子面推出平台,可适应凹凸不平的岩面,适应能力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隧洞装药支护可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主体(1),台车主体(1)底端安装有履带行走系统(2),台车主体(1)的固定平台(4)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第一升降平台(5)、第二升降平台(7),第一升降平台(5)、第二升降平台(7)通过各自的顶升液压油缸驱动升降;台车主体(1)左右两侧铰接有侧向翻转平台(9),侧向翻转平台(9)通过侧向液压油缸(11)展开或收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隧洞装药支护可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侧向翻转平台(9)均为多组,且每侧的侧向翻转平台(9)左右均通过连杆(10)铰接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隧洞装药支护可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平台(5)左右两侧滑动设有侧向推出平台(12);两固定平台(4)、第一升降平台(5)、第二升降平台(7)靠近掌子面一侧滑动设有掌子面推出平台(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隧洞装药支护可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主体(1),台车主体(1)底端安装有履带行走系统(2),台车主体(1)的固定平台(4)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第一升降平台(5)、第二升降平台(7),第一升降平台(5)、第二升降平台(7)通过各自的顶升液压油缸驱动升降;台车主体(1)左右两侧铰接有侧向翻转平台(9),侧向翻转平台(9)通过侧向液压油缸(11)展开或收拢。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文强陈学永赵斌杨雄卢志诚刘琴王玲夏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