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氏硬度计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及维氏硬度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95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维氏硬度计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及维氏硬度计,防碰撞结构包括物镜、移动部及检测部,物镜包括外镜筒和内镜筒,外镜筒与内镜筒之间设有复位件,内镜筒在外镜筒的内腔中上下移动,移动部固定设于内镜筒的底部,检测部固定设于维氏硬度计的转塔结构上,检测部位于移动部的上方,用于检测移动部的位移,以有效防止物镜受底部平台碰撞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硬度计,尤其涉及一种维氏硬度计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及维氏硬度计


技术介绍

1、维氏硬度计适用于测试金属部件、薄片、金属箔及工件硬化层,电镀层、氮化层、渗碳层、氧化层的维氏硬度,还可用于珠宝、陶瓷、玻璃等用大试验力无法测试的非金属材料。

2、维氏硬度计包括平台,待测试工件放置于平台上,平台的正上方设置压头和物镜,通过压头向待测试工件施加压力,以使工件上产生压痕,然后通过物镜观察压痕。

3、现有技术中,维氏硬度计具备自动对焦功能,自动对焦过程中,平台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进行上下位移以进行对焦,对焦过程中,存在平台与物镜底部碰撞而导致物镜损坏的风险。若平台与物镜碰撞后而驱动电机未能及时停止,则物镜会继续被碰撞挤压,造成不可逆损坏,且造成与物镜连接的其他器件的损坏。

4、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维氏硬度计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及维氏硬度计,有效防止物镜受底部平台碰撞而损坏。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技术提供一种维氏硬度计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包括:

4、物镜,其包括外镜筒和内镜筒,所述外镜筒与所述内镜筒之间设有复位件,所述内镜筒在所述外镜筒的内腔中上下移动;

5、移动部,其固定设于所述内镜筒的底部;

6、检测部,其固定设于所述维氏硬度计的转塔结构上,所述检测部位于所述移动部的上方,所述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移动部的位移。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镜筒的外周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外镜筒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外镜筒的内周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内镜筒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塔结构包括转塔和主轴,所述主轴穿设于所述转塔上,所述物镜设于所述转塔上;

9、所述检测部设于所述主轴的底部,所述移动部的一端与所述内镜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检测部的下方。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轴的内部沿其轴向设有贯通的轴孔,所述检测部设于所述轴孔的底部,与所述检测部连接的线路沿所述轴孔走线。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塔上设有多个物镜,所述移动部设于多个所述物镜中放大倍数最高的物镜上。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塔包括转塔横向部和转塔竖向部,所述转塔竖向部自所述转塔横向部的顶部中心位置向上延伸,所述主轴贯穿所述转塔竖向部和所述转塔横向部,所述物镜设于所述转塔横向部的底侧;

13、所述转塔内设有贯通所述转塔横向部和所述转塔竖向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主轴穿设于所述上轴承和所述下轴承;

14、所述安装孔的底部敞口处设置外圈锁紧螺母和内圈锁紧螺母,所述外圈锁紧螺母用于将所述下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内圈锁紧螺母用于将所述下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为金属片,所述检测部为金属接近开关。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镜处于原始位置时,所述移动部位于所述检测部的感应范围之外。

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维氏硬度计,包括:

18、升降平台,其用于放置待测试工件;

19、转塔组件,其设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上方,所述转塔组件上设有如上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

20、光学组件,其用于观察所述物镜中的图像。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升降驱动部,所述升降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进行上下运动;

22、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防尘罩。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4、本申请所公开的维氏硬度计具有物镜防碰撞功能,升降平台向上运动时,若升降平台上的待测试工件碰撞物镜,由于内镜筒的底部从外镜筒的内腔中伸出,所以待测试工件会先碰撞内镜筒的底部,内镜筒受力向上运动,带动移动部同步向上运动,移动部逐渐靠近检测部,当移动部向上运动至检测部的感应范围内时,说明待测试工件已经与物镜接触碰撞,此时升降平台停止向上运动,从而避免物镜继续被碰撞挤压。而后升降平台下降,解除对物镜的碰撞挤压,内镜筒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复位。

25、通过该物镜防碰撞结构,由于移动部随内镜筒同步运动,使得不管待测工件的面积有多大,只要待测试工件与物镜接触,通过检测部对移动部的检测,就会快速、准确的识别检测出;并且通过复位件使内镜筒能够快速复位。

26、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维氏硬度计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9.一种维氏硬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维氏硬度计,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维氏硬度计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镜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何春雷张恒张思远刘以强曾波赵甜朱帅刘凯王学化王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