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锂电池负极析锂的锂电池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794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锂电池负极析锂的锂电池制备方法,锂电池负极包括集流体、第一负极涂面和第二负极涂面,所述第一负极涂面的负极活性材料粒径小于第二负极涂面活性材料粒径,锂离子扩散途径更短,第一负极涂面比第二负极涂面的涂覆量高,防止极组最内部和拐角处析锂,具体步骤如下:制备正极极片:制备负极极片:A、B两种负极活性材料,A种活性物质的D50粒径比B种负极活性物质小。制备锂离子电池。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负极涂面的负极活性材料粒径比第二负极涂面活性材料粒径小。鉴于第一负极涂面负极浆料与第二负极涂面负极主料的粒径不同,使锂离子扩散途径更短,更有利于其扩散,且第一负极涂面比第二负极涂面涂覆量高,可以有效防止极组最内部和拐角处析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锂电池负极析锂的锂电池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现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领域,例如穿戴类、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同时,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锂离子电池析锂是造成电池安全失效的重要原因。电池析锂造成锂离子在负极沉积,极有可能形成锂枝晶,锂枝晶会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瞬时释放大量热量,造成电池燃烧、起火和爆炸等。在电池进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若负极嵌锂位置不够,会造成锂离子在负极析出,形成锂枝晶。在卷绕型极组最内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此位置的负极片(第一负极涂面)温度最高,析锂风险最大。此外,在极组拐角处,由于负极的第一负极涂面向外弯曲,接收外圈正极片中锂离子的迁移,由于外圈正极片卷绕直径稍大,极有可能在电池充电时,负极的第一负极涂面提供的嵌锂位置不够,造成锂离子在负极第一负极涂面的析出的现象。且此位置电解液回流慢,锂离子传输距离相对变长,也是容易析锂原因。为防止负极片析锂,申请公布号为cn114784230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改善阳极极片与软包方形电池析锂的方法,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锂电池负极析锂的锂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锂电池负极包括集流体、第一负极涂面和第二负极涂面,所述第一负极涂面的负极活性材料粒径小于第二负极涂面活性材料粒径,锂离子扩散途径更短,且第一负极涂面涂覆量大于第二负极涂面涂覆量,防止极组最内部和拐角处析锂,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锂电池负极析锂的锂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钴酸锂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锰酸锂材料或磷酸铁锂材料,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的一种或多种;正极片烘干温度为80℃-130℃。p>

3.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锂电池负极析锂的锂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锂电池负极包括集流体、第一负极涂面和第二负极涂面,所述第一负极涂面的负极活性材料粒径小于第二负极涂面活性材料粒径,锂离子扩散途径更短,且第一负极涂面涂覆量大于第二负极涂面涂覆量,防止极组最内部和拐角处析锂,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锂电池负极析锂的锂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钴酸锂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锰酸锂材料或磷酸铁锂材料,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的一种或多种;正极片烘干温度为80℃-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锂电池负极析锂的锂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涂覆量为20-50mg/c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锂电池负极析锂的锂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人造石墨,导电剂为导电炭黑、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粘结剂为丁苯橡胶胶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锂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华刘文刚李树喜张明远王一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