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73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其包括:两个差分模块;第一个所述差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电压输入端的正极电连接,第一所述差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电压输入端的负极电连接;第二个所述差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电压输入端的正极电连接,第二个所述差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电压输入端的负极电连接;两个所述差分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电流扩展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流扩展模块与功率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差分模块设置有镜像恒流源、差分输入和第一恒流源,所述第一输入端设置在所述镜像恒流源,所述第二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恒流源。实现电流极性由输入电压极性决定,以及拓宽本技术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电流源设备,尤其涉及到一种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电流源一般分为单极性电流源和双极性电流源,其中单极性电流源只能够提供正/负极端的单向电流输出,而双极性电流源可提供正极和负极端双向的电流输出。

2、单极性电流源常用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的供电,而双极性电流源相对单极性电流源,其还能够用于家电和工业设备的供电,并且还用于驱动各种晶闸管或是应用在交流电力系统中。

3、现有的单极性电流源的缺点是:适用范围窄,并且无法满足交流电路的使用;而现有的双极性电流源的缺点是:电路复杂度高,并且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再是其发热量大,在使用时需要配备较大的被动散热器或是配备主动散热器使用,而输出晶体管根据输出电流而不断增加散热器的尺寸大小,是非常不便且昂贵的。

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以上一种或多种问题的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差分模块,所述差分模块设置有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旁路并联,第一个所述旁路内的电阻和三极管分别记为第一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第二个所述旁路内的电阻和三极管分别记为第二电阻和第二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输入包括两个差分旁路,两个所述差分旁路分别与两个所述旁路电连接,所述差分旁路内设置有第三电阻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一个所述差分旁路内的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差分模块,所述差分模块设置有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旁路并联,第一个所述旁路内的电阻和三极管分别记为第一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第二个所述旁路内的电阻和三极管分别记为第二电阻和第二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输入包括两个差分旁路,两个所述差分旁路分别与两个所述旁路电连接,所述差分旁路内设置有第三电阻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一个所述差分旁路内的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个所述差分旁路内的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并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立元件双极性压控电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恒流源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军程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思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