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及类球形氧化铝产品技术_技高网

一种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及类球形氧化铝产品技术

技术编号:4136664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及类球形氧化铝产品。该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铝原料进行第一次煅烧;将第一次煅烧后的产物与煅烧助剂进行混合;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装入匣钵,然后置于窑炉内进行第二次煅烧;对第二次煅烧后的产物进行破碎,分级,得到类球形氧化铝。该类球形氧化铝产品粒度为1‑25μm,颗粒长径比为3~1:1,α相含量≥95%。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次煅烧方式,通过对第一次煅烧的煅烧温度和煅烧保温时间的控制,使得含铝原料初步发育,形成纳米级别微小晶核,便于后期生长,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煅烧,得到晶粒尺寸大,形貌规整,α相含量高的类球形氧化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热填料,尤其涉及一种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及类球形氧化铝产品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材料性能尤其是导热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氧化铝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电子、航空、汽车等。

2、普通煅烧氧化铝,因形貌不规格,在导热填料中很难大量添加,导致导热性能得不到提升,无法满足高导热的应用。

3、球形氧化铝作为一种形貌呈球形的粉体,虽然解决了大量填充的问题,但由于球形氧化铝的加工工艺很难让氧化铝本身物相全部转换为α相氧化铝。并且,一颗球形氧化铝微球通常是由多颗氧化铝晶粒组成,这也造成界面增多,热阻增加,无法满足更高导热的需求。

4、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晶粒尺寸大,形貌规整,α相含量高的氧化铝填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及类球形氧化铝产品。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次煅烧方式,通过对第一次煅烧的煅烧温度和煅烧保温时间的控制,使得含铝原料初步发育,形成纳米级别微小晶核,便于后期生长,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煅烧,即可得到粒度为1-50μm,颗粒长径比为3~1:1,α相含量≥95%的类球形氧化铝产品。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将含铝原料装入匣钵内,然后置于窑炉内进行第一次煅烧,或者将含铝原料直接置于窑炉内进行第一次煅烧,第一次煅烧时的煅烧温度750-900℃,煅烧保温时间3-10h;

5、步骤s2,将步骤s1中第一次煅烧后的产物与煅烧助剂进行混合;

6、步骤s3,将步骤s2中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装入匣钵,然后置于窑炉内进行第二次煅烧;

7、步骤s4,对步骤s3中第二次煅烧后的产物进行破碎,分级,得到类球形氧化铝产品。

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含铝原料为工业氧化铝、工业氢氧化铝、勃姆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含铝原料的粒度为0.1-100μm,更进一步优选粒度为0.1-50μm。

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煅烧助剂包括第一煅烧助剂和/或第二煅烧助剂;

11、所述第一煅烧助剂选自含有硼、氨、氟、氯、钙、镁中至少两种物质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2、所述第二煅烧助剂选自含有钒、钼中至少一种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煅烧助剂采用第一煅烧助剂和第二煅烧助剂的混合物时,第一煅烧助剂的用量为含铝原料重量的0.5~5%,第二煅烧助剂的用量为含铝原料重量的2~10%。

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第一次煅烧后的产物与煅烧助剂混合均匀后,混合物的粒度为0.1-80μm,更进一步优选0.1-30μm。

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第二次煅烧时的煅烧温度1100-1550℃,煅烧保温时间3-10h。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在进行第二次煅烧之前,先将步骤s2中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于800℃下保温热处理1-3h,然后继续提高温度进行第二次煅烧。

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以及所述步骤s3中,窑炉为推板窑、隧道窑、梭式窑中的一种;

18、和/或,所述步骤s2中,第一次煅烧后的产物与煅烧助剂进行混合时采用球磨机、高速搅拌机、混合机、气流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时间1-8h;

19、和/或,所述步骤s4中,第二次煅烧后的产物进行破碎时采用球磨机、气流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20、一种类球形氧化铝产品,类球形氧化铝产品粒度为1-25μm,颗粒长径比为3~1:1,α相含量≥95%,且类球形氧化铝产品包含硼、镁、氟、钙、钼、钒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且元素总含量大于200ppm。

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采用两次煅烧方式实现。其中,第一次煅烧的煅烧温度750-900℃,第一次煅烧的煅烧保温时间3-10h,且含铝原料未添加任何煅烧助剂,通过对第一次煅烧的煅烧温度和煅烧保温时间的控制,使得含铝原料初步发育,形成纳米级别微小晶核,便于后期生长。同时,在第二次煅烧之前,先于800℃下保温热处理1-3h,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类球形氧化铝微观形貌,提高α相含量。

23、2.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方法制备的类球形氧化铝产品,类球形氧化铝产品粒度为1-25μm,颗粒长径比为3~1:1,α相含量≥95%,且类球形氧化铝产品包含硼、镁、氟、钙、钼、钒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且元素总含量大于200pp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含铝原料为工业氧化铝、工业氢氧化铝、勃姆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含铝原料的粒度为0.1-100μm,更进一步优选粒度为0.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煅烧助剂包括第一煅烧助剂和/或第二煅烧助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煅烧助剂采用第一煅烧助剂和第二煅烧助剂的混合物时,第一煅烧助剂的用量为含铝原料重量的0.5~5%,第二煅烧助剂的用量为含铝原料重量的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第一次煅烧后的产物与煅烧助剂混合均匀后,混合物的粒度为0.1-80μm,更进一步优选0.1-3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第二次煅烧时的煅烧温度1100-1550℃,煅烧保温时间3-10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进行第二次煅烧之前,先将步骤S2中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于800℃下保温热处理1-3h,然后继续提高温度进行第二次煅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以及所述步骤S3中,窑炉为推板窑、隧道窑、梭式窑中的一种;

10.一种类球形氧化铝产品,其特征在于,类球形氧化铝产品粒度为1-25μm,颗粒长径比为3~1:1,α相含量≥95%,且类球形氧化铝产品包含有硼、镁、氟、钙、钼、钒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且元素总含量大于200pp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含铝原料为工业氧化铝、工业氢氧化铝、勃姆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含铝原料的粒度为0.1-100μm,更进一步优选粒度为0.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煅烧助剂包括第一煅烧助剂和/或第二煅烧助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煅烧助剂采用第一煅烧助剂和第二煅烧助剂的混合物时,第一煅烧助剂的用量为含铝原料重量的0.5~5%,第二煅烧助剂的用量为含铝原料重量的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球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第一次煅烧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雪松顾言训
申请(专利权)人:雅安百图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