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52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涉及建筑减震技术领域。一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墩、隔震支座和下支墩;隔震支座的顶部设置有上法兰板,上法兰板与上支墩可拆卸连接,隔震支座的底部设置有下法兰板,下法兰板与下支墩可拆卸连接;上法兰板的上方设置有与上支墩的底部抵接的端板,端板与上法兰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灌浆层。本申请的一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当后期对隔震支座进行更换时,只需将混凝土灌浆层去除,就可轻松地将隔震支座从上支墩与下支墩之间移除并进行更换,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破坏支墩混凝土结构,保证了上支墩和下支墩的完整性,降低了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减震,具体涉及一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隔震支座是指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或下部结构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以达到减震的效果。

2、现有一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包括上支墩、下支墩和设置在上支墩与下支墩之间的隔震支座,隔震支座顶部的上法兰板与上支墩的底部贴合并可拆卸连接,隔震支座底部的下法兰板与下支墩的顶部贴合并可拆卸连接。

3、但是这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隔震支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支墩和下支墩紧密贴合,无法直接对隔震支座进行更换,而需要凿除部分支墩混凝土结构,使隔震支座与支墩处于分离状态,这样才能将隔震支座从上支墩与下支墩之间移除进行更换,这样就对支墩混凝土结构造成了损伤,当隔震支座更换后还需要对支墩混凝土结构进行修补,增大了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解决隔震支座在更换时损伤支墩混凝土结构的问题。

2、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墩、隔震支座和下支墩;所述隔震支座的顶部设置有上法兰板,所述上法兰板与所述上支墩可拆卸连接,所述隔震支座的底部设置有下法兰板,所述下法兰板与所述下支墩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法兰板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上支墩的底部抵接的端板,所述端板为钢板,所述端板与所述上法兰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灌浆层。

3、进一步的,所述端板与所述上支墩内的钢结构件焊接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钢结构件包括钢筋笼和钢柱中的至少一种。

5、进一步的,所述端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cm,所述混凝土灌浆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cm。

6、进一步的,所述端板的厚度为3~5cm,所述混凝土灌浆层的厚度为3~5cm。

7、进一步的,所述上法兰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上支墩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锚杆和第一螺栓;所述第一锚杆竖向设置在所述上支墩内,所述第一螺栓从下向上依次穿过所述上法兰板、所述混凝土灌浆层、所述端板后与所述第一锚杆螺纹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锚杆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螺栓插入所述第一套管内、并与所述第一套管螺纹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灌浆层内设置有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栓上的第一保护管。

10、进一步的,所述下法兰板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下支墩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锚杆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锚杆竖向设置在所述下支墩内,所述第二螺栓从上向下穿过所述下法兰板后与所述第二锚杆螺纹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锚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螺栓插入所述第二套管内、并与所述第二套管螺纹连接。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通过在下法兰板的上方设置与上支墩的底部抵接的端板,并在端板与上法兰板之间设置混凝土灌浆层,当后期对隔震支座进行更换时,只需将混凝土灌浆层去除,就使隔震支座在竖直方向具有移动空间,然后就可快速将隔震支座从上支墩与下支墩之间移除并进行更换,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破坏支墩混凝土结构,保证了上支墩和下支墩的完整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墩(10)、隔震支座(11)和下支墩(12);所述隔震支座(11)的顶部设置有上法兰板(111),所述上法兰板(111)与所述上支墩(10)可拆卸连接,所述隔震支座(11)的底部设置有下法兰板(112),所述下法兰板(112)与所述下支墩(1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法兰板(111)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上支墩(10)的底部抵接的端板(13),所述端板(13)为钢板,所述端板(13)与所述上法兰板(111)之间设置有混凝土灌浆层(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与所述上支墩(10)内的钢结构件(101)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件(101)包括钢筋笼和钢柱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cm,所述混凝土灌浆层(14)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的厚度为3~5cm,所述混凝土灌浆层(14)的厚度为3~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板(11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上支墩(1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锚杆(15)和第一螺栓(16);所述第一锚杆(15)竖向设置在所述上支墩(10)内,所述第一螺栓(16)从下向上依次穿过所述上法兰板(111)、所述混凝土灌浆层(14)、所述端板(13)后与所述第一锚杆(15)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杆(15)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套管(17),所述第一螺栓(16)插入所述第一套管(17)内、并与所述第一套管(17)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灌浆层(14)内设置有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栓(16)上的第一保护管(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法兰板(11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下支墩(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锚杆(19)和第二螺栓(20);所述第二锚杆(19)竖向设置在所述下支墩(12)内,所述第二螺栓(20)从上向下穿过所述下法兰板(112)后与所述第二锚杆(19)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杆(19)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套管(21),所述第二螺栓(20)插入所述第二套管(21)内、并与所述第二套管(21)螺纹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墩(10)、隔震支座(11)和下支墩(12);所述隔震支座(11)的顶部设置有上法兰板(111),所述上法兰板(111)与所述上支墩(10)可拆卸连接,所述隔震支座(11)的底部设置有下法兰板(112),所述下法兰板(112)与所述下支墩(1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法兰板(111)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上支墩(10)的底部抵接的端板(13),所述端板(13)为钢板,所述端板(13)与所述上法兰板(111)之间设置有混凝土灌浆层(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与所述上支墩(10)内的钢结构件(101)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件(101)包括钢筋笼和钢柱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cm,所述混凝土灌浆层(14)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的厚度为3~5cm,所述混凝土灌浆层(14)的厚度为3~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板(111)通过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贞平毛志标胡位杨进周成波史柳邹富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