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8248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06
本技术涉及基建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包括受力梁和拉杆;受力梁位于桩孔顶部,受力梁两端搭设在地面上;拉杆竖向设置,拉杆底端设置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与钢筋笼可拆卸连接;拉杆上设置有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与受力梁连接;拉杆上设置有辅助稳定结构,辅助稳定结构与护筒可拆卸连接。本技术优点是通过拉杆将钢筋笼和受力梁连接,使钢筋笼被固定,防止发生浮笼现象;并且使拉杆与钢筋笼可拆卸连接,在混凝土初凝之后可将吊筋拆卸,实现重复利用,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基建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


技术介绍

1、当前的工程施工大量使用钻孔灌注桩技术,钻孔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部放置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根据成桩工艺分为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桩及全护筒钻孔灌注桩。其中,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桩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会形成使钢筋笼上浮的作用力,易发生钢筋笼“浮笼”事故,轻则影响成桩质量和桩体强度,重则会造成废桩等情况。因此,解决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伴随混凝土灌注而产生的钢筋笼上浮问题极为重要。

2、现有技术重存在一些缺点,部分施工现场通过加大吊筋直径及根数,并在井口加配重或焊在护筒上防止钢筋笼上浮,工序复杂,占用工期;现有技术中的钢筋笼吊筋及抗浮措施部件难以重复利用,造成了大量钢筋的浪费,提高了施工成本;现有技术难以实现对钢筋笼位置的细微调整,仅能对钢筋笼进行大幅位移,桩顶标高很难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包括连接套(31)和设置在连接套(31)一侧的连接套安装板(32),连接套(31)套设在所述受力梁(1)上,所述连接套安装板(32)与所述拉杆(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梁(1)的截面为矩形,所述连接套(31)的内部轮廓为对应所述受力梁(1)截面形状的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稳定结构(4)包括稳定结构安装板(41)和设置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包括连接套(31)和设置在连接套(31)一侧的连接套安装板(32),连接套(31)套设在所述受力梁(1)上,所述连接套安装板(32)与所述拉杆(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梁(1)的截面为矩形,所述连接套(31)的内部轮廓为对应所述受力梁(1)截面形状的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稳定结构(4)包括稳定结构安装板(41)和设置在所述稳定结构安装板(41)上的夹板(42),所述稳定结构安装板(41)与所述拉杆(2)连接,所述稳定结构安装板(4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夹板(42),两个所述夹板(42)之间形成向下的卡口,所述卡口用于卡接护筒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浮可循环利用吊筋,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何俊杨琳江双虎梁伟刘涛黄文杰李雷陈霄吴俊杰席德康牛世龙甘宇建王元东杨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