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系统及新风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629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1
本技术公开一种新风系统及新风空调器。该新风系统包括蜗壳、风机、蜗壳盖以及风门组件,蜗壳,设有新风出风口和排风出风口;风机,设于蜗壳内部;蜗壳盖,盖设于蜗壳上,蜗壳盖设有与蜗壳连通的腔体,腔体上设有排风进风口和内循环进风口以及新风进风口;风门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新风出风口、排风出风口、排风进风口和内循环进风口以及新风进风口;其中,当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打开时,蜗壳内部与腔体形成有新风通道;当排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打开时,蜗壳内部与腔体形成有排风通道;当内循环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打开时,蜗壳内部与腔体形成有内循环通道。通过本技术实现兼容新风功能、排风功能和室内循环功能三种模式,简化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风空调,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及新风空调器


技术介绍

1、随着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性的要求的提升,室内空气的品质成为舒适体验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新风装置能够引进新风,置换室内流通的空气,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从而改善室内空气不流通的缺陷。

2、现有的新风装置只能单进风或单排风,对室内空气循环效率不高,如果安装一个进风装置和一个排风装置,则需要两个风机,需要两根管,额外打两个墙孔,不但占用空间而且还要花费大量设备和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及新风空调器,旨在把新风装置、排风装置和室内循环装置结合为同一装置,简化新风系统结构提升效率同时节约空间和简化了安装。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

3、蜗壳,设有新风出风口和排风出风口;

4、风机,设于所述蜗壳内部;

5、蜗壳盖,盖设于所述蜗壳上,所述蜗壳盖设有与所述蜗壳连通的腔体,所述腔体上设有排风进风口和内循环进风口以及新风进风口;

6、风门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排风出风口、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以及所述新风进风口;

7、其中,当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打开时,所述蜗壳内部与所述腔体形成有新风通道;当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打开时,所述蜗壳内部与所述腔体形成有排风通道;当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打开时,所述蜗壳内部与所述腔体形成有内循环通道。

8、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所述风门组件包括第一风门,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风进风口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风门可沿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风进风口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风进风口。

9、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二风门,所述排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风门可沿所述排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

10、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三风门,所述第三风门可相对所述新风进风口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进风口。

11、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四风门,所述第四风门可相对所述内循环进风口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内循环进风口。

12、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当所述第一风门上移、所述第二风门下移且所述第三风门转动时,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打开以形成所述新风通道。

13、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当所述第一风门下移、所述第二风门上移且所述第三风门转动时,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打开以形成所述排风通道。

14、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所述第二风门设有中空腔体;当所述第四风门转动、所述第二风门上移且所述第三风门转动时,所述内循环进风口打开,所述中空腔体连通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以形成辅助排风通道。

15、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当所述第四风门转动、所述第二风门下移且所述第一风门上移时,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打开以形成所述内循环通道。

16、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风门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电机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风门移动;和/或

17、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风门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电机通过驱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风门移动。

18、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风门的一侧连接;和/或

19、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四风门的一侧连接。

20、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侧管道,所述侧管道的一端罩设所述内循环进风口,所述第四风门设于所述侧管道的一端,所述第四风门可朝向所述侧管道的内侧转动以打开所述内循环进风口,所述侧管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内侧。

21、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接头,所述新风接头的一端罩设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所述新风接头的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外侧。

22、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当所述第二风门下移至关闭所述排风出风口且所述第三风门转动至关闭所述新风进风口时,所述第二风门和所述第三风门遮挡所述新风接头的一端。

23、在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系统中,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倾斜地设置于所述腔体中。

2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系统。

2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及新风空调器,该新风系统包括:蜗壳、风机、蜗壳盖以及风门组件,蜗壳上设有新风出风口和排风出风口,风机设于蜗壳内,蜗壳盖盖在蜗壳上,蜗壳盖上设有腔体,腔体与蜗壳连通,腔体上设有排风进风口和内循环进风口以及新风进风口,当风门组件打开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时,在蜗壳内部和腔体中形成新风通道;当风门组件打开排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时,在蜗壳内部和腔体中形成排风通道;当风门组件打开内循环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时,蜗壳内部与腔体中形成有内循环通道,内循环出风口与新风出风口共用同一出风口;由此,通过风门组件打开不同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实现新风通道、排风通道和内循环通道的切换,仅需一个风机即可兼容新风功能、排风功能和室内循环功能三种模式,简化新风系统结构,节约空间和简化了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包括第一风门,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风进风口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风门可沿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风进风口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风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二风门,所述排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风门可沿所述排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三风门,所述第三风门可相对所述新风进风口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四风门,所述第四风门可相对所述内循环进风口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内循环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风门上移、所述第二风门下移且所述第三风门转动时,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打开以形成所述新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风门下移、所述第二风门上移且所述第三风门转动时,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打开以形成所述排风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门设有中空腔体;当所述第四风门转动、所述第二风门上移且所述第三风门转动时,所述内循环进风口打开,所述中空腔体连通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以形成辅助排风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四风门转动、所述第二风门下移且所述第一风门上移时,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打开以形成所述内循环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风门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电机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风门移动;和/或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风门的一侧连接;和/或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侧管道,所述侧管道的一端罩设所述内循环进风口,所述第四风门设于所述侧管道的一端,所述第四风门可朝向所述侧管道的内侧转动以打开所述内循环进风口,所述侧管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接头,所述新风接头的一端罩设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所述新风接头的另一端用于连通室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风门下移至关闭所述排风出风口且所述第三风门转动至关闭所述新风进风口时,所述第二风门和所述第三风门遮挡所述新风接头的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倾斜地设置于所述腔体中。

16.一种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包括第一风门,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风进风口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风门可沿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风进风口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风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二风门,所述排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风门可沿所述排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三风门,所述第三风门可相对所述新风进风口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第四风门,所述第四风门可相对所述内循环进风口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内循环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风门上移、所述第二风门下移且所述第三风门转动时,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打开以形成所述新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风门下移、所述第二风门上移且所述第三风门转动时,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打开以形成所述排风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门设有中空腔体;当所述第四风门转动、所述第二风门上移且所述第三风门转动时,所述内循环进风口打开,所述中空腔体连通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以形成辅助排风通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雪安智莫建樷马秉铨程冬杰潘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