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磺胺嘧啶钠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6217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1
一种复方磺胺嘧啶钠混悬液,每100g该混悬液的重量组成为:磺胺嘧啶钠0.5~20.0g、甲氧苄啶0.1~4.0g、甘氨酸0.2~5.0g、聚乙二醇600 5.0~10.0g、聚氧乙烯(35)蓖麻油0.5~3.0g、羟丙基‑β‑环糊精5.0~25.0g、余量为1,2‑丙二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方磺胺嘧啶钠混悬液为不含水制剂,悬浮性良好,和现有技术相比药效更优,饮水使用能完全溶解于水,不堵水线,安全性良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进一步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工艺可操作性强,普通GMP生产车间就能转化,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兽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复方磺胺嘧啶钠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磺胺嘧啶是一种兽用磺胺类药物,临床常用于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感染的防控,常见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链球菌、巴氏杆菌、李氏杆菌以及血液原虫等。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敏感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细菌在裂殖过程中不能直接从生长环境中利用外源性叶酸,而是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喋啶和谷氨酸,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还原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参与嘌呤、嘧啶、氨基酸的合成。磺胺类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可通过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方式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最终使核酸的合成受阻,结果细菌的繁殖就受到抑制。磺胺嘧啶目前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市场上常用其钠盐来进行使用,即确保了疗效,又提高了溶解度和稳定性,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

2、甲氧苄啶是磺胺类药物的增效剂,临床常和磺胺药以1:5的比例进行配比来获得最佳抗菌效果。其作用机理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因而阻碍了敏感菌叶酸的代谢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方磺胺嘧啶钠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每100g该混悬液的重量组成为:磺胺嘧啶钠0.5~20.0g、甲氧苄啶0.1~4.0g、甘氨酸0.2~5.0g、聚乙二醇600 5.0~10.0g、聚氧乙烯(35)蓖麻油0.5~3.0g、羟丙基-β-环糊精5.0~25.0g、余量为1,2-丙二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方磺胺嘧啶钠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每100g该混悬液的重量组成为:磺胺嘧啶钠1.0~19.0g、甲氧苄啶0.5~3.5g、甘氨酸1.0~4.0g、聚乙二醇6006.0~9.0g、聚氧乙烯(35)蓖麻油1.0~2.5g、羟丙基-β-环糊精6.0~24.0g、余量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方磺胺嘧啶钠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每100g该混悬液的重量组成为:磺胺嘧啶钠0.5~20.0g、甲氧苄啶0.1~4.0g、甘氨酸0.2~5.0g、聚乙二醇600 5.0~10.0g、聚氧乙烯(35)蓖麻油0.5~3.0g、羟丙基-β-环糊精5.0~25.0g、余量为1,2-丙二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方磺胺嘧啶钠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每100g该混悬液的重量组成为:磺胺嘧啶钠1.0~19.0g、甲氧苄啶0.5~3.5g、甘氨酸1.0~4.0g、聚乙二醇6006.0~9.0g、聚氧乙烯(35)蓖麻油1.0~2.5g、羟丙基-β-环糊精6.0~24.0g、余量为1,2-丙二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方磺胺嘧啶钠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每100g该混悬液的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晋雪琴丁世荣魏杨原慧李娜娜皇甫淑婉李娟王红艳张芬芬祁传统苏贞超兰胜银徐倩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市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发展中心焦作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