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吊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12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材吊装结构,所述板材吊装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置有吊环,所述框体由第一横框、第一竖框、第二横框和第二竖框依次垂直连接围设呈口型结构,所述第一横框和所述第二横框之间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竖框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支杆,相邻所述支杆之间设置有承重件,所述承重件上设置有固定件,且所述承重件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杆的高度。在本技术中,通过对框体的具体设置,可以使得多个板材进入探伤水槽,实现一体化吊装若干块板材,一次定位,吊装速度快,安全性高,稳定性强,且方便转移的同时,减少人员进出水槽的时间及避免与水长期接触,降低劳动强度,结构简单,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板材吊装,涉及一种板材吊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大尺寸板材探伤用的吊装结构。


技术介绍

1、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板材,这些板材在向高层运输时一般采用叠放后利用起吊设备吊装的方式进行空中运输。

2、现有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板材吊装设备,包括分别安装在建筑板材上下两端的夹紧座和对接座,对接座包括底板,且底板上侧面固定安装有用于限位建筑板材侧面的侧面限位卡板。其吊装方法包括底部定位、顶部夹紧、侧面连接、吊装和卸货等步骤。

3、现有技术方案还公开了一种板材和框架的吊装设备,包括吊架、伸缩组件、支架、限位组件、板材吊装件、框架吊装件和调平组件,所述伸缩组件设置在吊架上,且活动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组件、板材吊装件和框架吊装件,所述调平组件设于伸缩组件和支架之间。

4、现有技术方案还公开了一种保温板材吊装方法,包括硅墨烯保温板材本体,所述硅墨烯保温板材本体设置若干个且呈堆叠状设置,所述硅墨烯保温板材本体的上方设有平衡梁,所述平衡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u型吊环,每个所述u型吊环上均连接有吊装带,每个所述吊装带上均安装有四个保护件,所述保护件设于硅墨烯保温板材本体的四周,所述平衡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索,所述吊索上连接有吊机吊钩。

5、但是,现有技术中还存在采用绳缆固定时,简单的绑扎固定可能存在由于绑扎不牢固导致板材掉落,结构复杂,不易取放板材等问题。因此,亟需设计开发一种板材吊装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缺陷,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吊装结构,在本技术中,通过对框体的具体设置,可以使得多个板材进入探伤水槽,实现一体化吊装若干块板材,一次定位,吊装速度快,安全性高,稳定性强,且方便转移的同时,减少人员进出水槽的时间及避免与水长期接触,降低劳动强度,结构简单,适合推广。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材吊装结构,所述板材吊装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置有吊环,所述框体由第一横框、第一竖框、第二横框和第二竖框依次垂直连接围设呈口型结构,所述第一横框和所述第二横框之间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竖框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支杆,相邻所述支杆之间设置有承重件,所述承重件上设置有固定件,且所述承重件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杆的高度。

4、在本技术中,通过对框体的具体设置,可以使得多个板材进入探伤水槽,实现一体化吊装若干块板材,一次定位,吊装速度快,安全性高,稳定性强,且方便转移的同时,减少人员进出水槽的时间及避免与水长期接触,降低劳动强度,结构简单,适合推广。

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框体的具体材质不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其中,框体包括第一横框、第一竖框、第二横框、第二竖框,其材质可以是不锈钢。

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由第一横框、第一竖框、第二横框和第二竖框依次垂直连接围设呈口型结构的框体可以使得板材在其表面实现整体放置,堆叠或者平铺后的板材,可以实现整体定位和吊装,方便快捷。

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吊环的位置、结构和形状等不做特殊限定,保证可以通过起吊装置连接并将吊装结构吊起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其中,吊环可以固定安装在框体的顶部、中部或侧壁上。

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固定件可以是固定夹,也可以是固定螺栓,起到固定板材的作用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9、本技术中承重件的高度大于支杆的高度,是因为在此结构下可以便于坯料通过叉车或者手动吊装放置在承重件上。

1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若干个”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横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横框的长度相同。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框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横框的高度相同。

1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横框的长度为100~120cm,例如可以是100cm、102cm、104cm、106cm、108cm、110cm、112cm、114cm、116cm、118cm、120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横框的高度为5~6cm,例如可以是5cm、5.1cm、5.2cm、5.3cm、5.4cm、5.5cm、5.6cm、5.7cm、5.8cm、5.9cm、6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5、本技术限定了第一横框的长度为100~120cm以及高度为5~6cm,是因为在此范围内使得在长度方向适合于探伤水槽的尺寸,便于靶材降落至探伤水槽底部的支撑架上上,高度适合于一定的探伤水位。

1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竖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框的长度相同。

17、优选地,所述第一竖框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竖框的高度相同。

1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竖框的长度为80~90cm,例如可以是80cm、81cm、82cm、83cm、84cm、85cm、86cm、87cm、88cm、89cm、90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竖框的高度为5~6cm,例如可以是5cm、5.1cm、5.2cm、5.3cm、5.4cm、5.5cm、5.6cm、5.7cm、5.8cm、5.9cm、6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20、本技术限定了第一竖框的长度为80~90cm以及高度为5~6cm,是因为在此范围内使得在宽度方向适合于探伤水槽的尺寸,便于靶材降落至探伤水槽底部的支撑架上上,高度适合于一定的探伤水位方向。

2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横框、所述第一竖框、所述第二横框和所述第二竖框依次固定连接。

2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框的内侧和所述第二横框的内侧。

23、优选地,所述承重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所述支杆的内侧。

2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重件的高度为10~30cm,例如可以是10cm、12cm、14cm、16cm、18cm、20cm、22cm、24cm、26cm、28cm、30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25、本技术限定了承重件的高度为10~30cm,是因为在此范围内满足靶材叉车或人工吊装适合靶材的进出吊装装置,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吊装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置有吊环,所述框体由第一横框、第一竖框、第二横框和第二竖框依次垂直连接围设呈口型结构,所述第一横框和所述第二横框之间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竖框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支杆,相邻所述支杆之间设置有承重件,所述承重件上设置有固定件,且所述承重件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杆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横框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框的长度为100~12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框的高度为5~6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框的长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框的长度为80~9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框的高度为5~6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框、所述第一竖框、所述第二横框和所述第二竖框依次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框的内侧和所述第二横框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件的高度为10~30c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吊装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置有吊环,所述框体由第一横框、第一竖框、第二横框和第二竖框依次垂直连接围设呈口型结构,所述第一横框和所述第二横框之间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竖框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支杆,相邻所述支杆之间设置有承重件,所述承重件上设置有固定件,且所述承重件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杆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横框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框的长度为100~12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框的高度为5~6cm。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力军潘杰郭红波李伟沈浩栋吴庆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江丰钨钼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