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502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井网优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CO<subgt;2</subgt;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地层原油的流体组分数据,并基于所述流体组分数据建立流体组分模型;基于所述流体组分模型建立三维油藏模型,并对所述三维油藏模型设置油藏参数;基于设置油藏参数后的三维油藏模型在不同CO<subgt;2</subgt;驱井网模式下进行模拟运行,获取模拟运行结果;对所述模拟运行结果进行前缘分析和生产参数比较,获取最优CO<subgt;2</subgt;驱井网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融合了油藏采收率、累计产油量、换油率、埋存率等井网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经济因素和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社会因素,为油藏注CO<subgt;2</subgt;开发方案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井网优化,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我国低渗透油藏的探明储量逐年增加,低渗透油藏占比例超过80%,因此我国生产主体逐渐转向低渗透油藏。我国的低渗透油藏可以分为3种类型,渗透率处于10~50md的油藏被称为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处于1~10md的油藏被称为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处于0.1~1md的油藏被称为超低渗透油藏。低渗透油藏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和微纳米级孔喉发育等特点,常规的衰竭开发和注水开发存在能量补充差、采出程度低等问题。对于低渗透油藏,注气驱油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且注co2比注n2具有更低的混相压力、更强的抽提能力和原油降黏效果。

2、目前低渗透油藏注co2开发,由于其孔隙相对较小,喉道相对较细,孔隙之间的连通性相对较差,导致注采井间存在压力漏斗的现象,压力由注入井向采出井降低,即使油藏平均地层压力高于co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也容易出现油藏压力未全部处于co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之上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的驱替即为非完全混相驱替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地层原油的流体组分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流体组分数据建立流体组分模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藏参数包括:油藏深度、油藏温度、油藏压力、储层孔隙度、储层渗透率、油藏含油饱和度、温度梯度、压力系数、油藏饱和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地层原油的流体组分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流体组分数据建立流体组分模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藏参数包括:油藏深度、油藏温度、油藏压力、储层孔隙度、储层渗透率、油藏含油饱和度、温度梯度、压力系数、油藏饱和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2驱井网模式设置一口注入井和至少一口采出井,采用定co2注入量、注入压力和生产压力的生产制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李泊锐刘希良程威铭田虓丰谭先红张利军李阳杨仁峰左名圣杨宝玺张汝玮李秋廷林智臻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