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499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还包括有灭火装置,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灭火结构和按压结构,所述灭火结构包括气溶胶灭火器、安全环、按钮,所述气溶胶灭火器设置在充电桩本体外部,所述安全环卡接在气溶胶灭火器顶端,所述按钮卡接在气溶胶灭火器后侧面,T形压杆会挤压按钮使得气溶胶灭火器喷出灭火物质,操作简单且能够避免人员手动接触就能够快速灭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装置,具体为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电能被广泛的开发与利用,不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镇,电气火灾都在猛增,占火灾总数的20%以上,已上升为世界第一位。对于智能充电设备的普及,特别是室外充电设备,由于灭火设备无法跟随设置,发生火灾时无法第一时间进行灭火,而普遍使用的干粉灭火器易复燃,定位灭火不易控制火灾,且灭火后产生的遗留物会损坏电子设备造成财产的损失。

2、专利号为cn201911118461.8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该专利技术的待充电设备的自动到位可实现自动充电,并唤醒保护功能防止发生火灾;若发生意外产生火灾且电子设备失效不可激活灭火设备时可通过纯机械结构进行灭火操作,进行灭火操作时通过阻燃板将操作者与火源分开;当气溶胶灭火器需要更换时,可推动对接杆将其推出,便于进行更换新的气溶胶灭火器,该专利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仍存在常识不足不能正确操作灭火器来立刻达到灭火效果,且操作复杂不够简单的问题,因此,设计操作简单且能够避免人员手动接触就能够快速灭火的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灭火装置(2),所述灭火装置(2)包括灭火结构和按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锁(26)与安全环(22)上方活动连接,所述主轴(25)从充电桩本体(1)右侧面转动贯穿出充电桩本体(1)左侧面,所述偏心轴(24)右侧设置有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5)的左侧设置有烟尘吸除装置(3),所述烟尘吸除装置(3)包括吸收结构和转动结构,所述吸收结构包括风机(31)、吸收盒(32)、盖板(33),所述风机(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灭火装置(2),所述灭火装置(2)包括灭火结构和按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锁(26)与安全环(22)上方活动连接,所述主轴(25)从充电桩本体(1)右侧面转动贯穿出充电桩本体(1)左侧面,所述偏心轴(24)右侧设置有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5)的左侧设置有烟尘吸除装置(3),所述烟尘吸除装置(3)包括吸收结构和转动结构,所述吸收结构包括风机(31)、吸收盒(32)、盖板(33),所述风机(31)固定连接在充电桩本体(1)右侧内壁,所述吸收盒(32)活动连接在充电桩本体(1)左侧内壁,所述盖板(33)铰接连接在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后侧面,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转板(34)、传动杆(35)、第二转板(36)、连接轴(37),所述第一转板(34)固定连接在主轴(25)左端,所述传动杆(35)铰接连接在第一转板(34)外表面,所述第二转板(36)铰接连接在传动杆(35)内表面,所述连接轴(37)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板(36)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7)转动贯穿于充电桩本体(1)左侧面,所述连接轴(37)与吸收盒(32)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收盒(32)内部放置有活性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35)的右侧设置有摆动装置(4),所述摆动装置(4)包括活动安装结构和挤压结构,所述活动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槽(41)、活动轴(42)、活动套圈(43),所述安装槽(41)开设在充电桩本体(1)顶部后侧,所述活动轴(42)铰接连接在安装槽(41)两侧内壁,所述活动套圈(43)固定连接在活动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班化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格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