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薄膜光伏模组制造技术_技高网

薄膜光伏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857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3
一种薄膜光伏模组,其包括基板、第一下电极、第二下电极、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第一光伏层、一第二光伏层、第一上电极及第二上电极。第一下电极与第二下电极设置于基板上,其中第一下电极与第二下电极以第一开口隔开。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设置于第一下电极上。第一光伏层与第二光伏层分别设置于第一下电极与第二下电极上,其中第一光伏层与第二光伏层以第二开口隔开。第一上电极与第二上电极分别设置于第一光伏层与第二光伏层上。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与第一上电极借由第一光伏层隔开,且第一上电极的一部分经由第二开口与第二下电极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薄膜光伏模组,详细而言,关于一种能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并同时针对容易出现漏电或短路的区域予以保护的薄膜光伏模组。


技术介绍

1、于现有的绿能科技中,光伏电池(亦即,太阳能电池)已被广泛地应用。目前,绝大多数的光伏电池是采用硅晶圆作为材料,硅晶圆光伏电池具有转换效率佳、良率高等优势。但由于硅晶圆光伏电池有一定的厚度,且作为基板的晶圆并非透明的,因此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2、另一种类型的光伏电池可为薄膜光伏电池。透过在塑料或玻璃等透明基板上形成可产生光电效应的薄膜,从而产生电能。由于可产生电压的薄膜的厚度仅需数微米,因此在同一受光面积之下可较硅晶圆光伏电池大幅减少原料的用量(厚度可低于硅晶圆光伏电池90%以上)。另外,薄膜光伏电池除了平面之外,也因为具有可挠性可以制作成非平面的构造,加上其可透光的特性,使其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例如可与建筑物结合作为建筑物的窗户的透光结构。

3、目前生产薄膜光伏电池的方法是将上下导电层制作成独立的单一电池单元,再透过串联或并联多个单一电池单元以达到期望的电压规格。然而,制作防止上下导电层不接触的绝缘层的制程会因为蚀刻设备难以搭配而需要放宽制程条件以提高薄膜光伏模组制程的良率,但同时也会大幅降低有效采集光能的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膜光伏模组,使其能提高光电转换的效率,同时能针对容易出现漏电或短路的区域予以保护。

2、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3、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薄膜光伏模组,其包括基板、第一下电极、第二下电极、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第一光伏层、一第二光伏层、第一上电极及第二上电极。第一下电极与第二下电极设置于基板上,其中第一下电极与第二下电极以第一开口隔开。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设置于第一下电极上。第一光伏层与第二光伏层分别设置于第一下电极与第二下电极上,其中第一光伏层与第二光伏层以第二开口隔开。第一上电极与第二上电极分别设置于第一光伏层与第二光伏层上。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与第一上电极借由第一光伏层隔开,且第一上电极的一部分经由第二开口与第二下电极连接。

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光伏模组利用在下电极上形成至少一个第一辅助电极。第一辅助电极可缩短电荷在单个次薄膜光伏模组内的下电极上传导的距离,从而减少能量损失,因此可增加所述次薄膜光伏模组的作用区的宽度,并借此提升次薄膜光伏模组的几何填充因子及光电转换效率。另外,透过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还能针对薄膜光伏模组中电极之间容易出现漏电或短路的区域予以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中的一个位于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位置,其中该薄膜光伏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的该一个上并且覆盖该第一下电极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侧壁与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的该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二光伏层上,其中该第二绝缘层覆盖该第二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经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下电极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上电极与该第二上电极以一第三开口隔开,该第三开口于该第二下电极的一正投影面积位于该第二绝缘层与该第二下电极的一接触面积内,且在平行该基板的一方向上,该接触面积的长度大于该正投影面积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光伏层上,且该第三绝缘层覆盖该第一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经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下电极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平行该基板的一方向上,该第一开口具有一第一长度,该第三绝缘层远离该第二下电极的侧壁与从该第一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于垂直该基板的一方向延伸的虚拟线具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光伏层上,且该第三绝缘层覆盖该第一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经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下电极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中的一个位于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位置,其中该薄膜光伏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光伏层上,且该第一绝缘层覆盖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的该一个和该第一光伏层两个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填满该第一开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平行该基板的一方向上,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中的该一个具有一第一长度,该第一绝缘层远离该第二开口的侧壁与从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中的该一个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于垂直该基板的一方向延伸的虚拟线具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二光伏层上,且该第二绝缘层的一部份覆盖该第二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经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下电极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辅助电极设置于该第二下电极上并位于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位置,且该第二开口暴露该第二辅助电极的一部份,其中该第一上电极经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辅助电极的该部份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中的一个位于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位置,其中该薄膜光伏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的该一个上并且覆盖该第一下电极的该一个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侧壁与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的该一个。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二光伏层上,且该第二绝缘层(的一部份覆盖该第二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经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辅助电极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平行该基板的一方向上,该第二辅助电极远离该第一光伏层的侧壁与从该二光伏层邻近该第一光伏层的侧壁于垂直该基板的一方向延伸的一虚拟线具有一第一长度,该第二绝缘层远离该第一光伏层的侧壁与该虚拟线具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光伏层上,且该第三绝缘层的一部份覆盖该第一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经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辅助电极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中的一个位于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位置,其中该薄膜光伏模组还包括一第四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光伏层上,且该第四绝缘层的一部份覆盖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的该一个和该第一光伏层两个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以及该第二辅助电极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侧壁并填满该第一开口。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二光伏层上,且该第二绝缘层的一部份覆盖该第二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经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辅助电极接触。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中的一个位于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位置,其中该薄膜光伏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的该一个上并且覆盖该第一下电极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侧壁与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的该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二光伏层上,其中该第二绝缘层覆盖该第二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经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下电极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上电极与该第二上电极以一第三开口隔开,该第三开口于该第二下电极的一正投影面积位于该第二绝缘层与该第二下电极的一接触面积内,且在平行该基板的一方向上,该接触面积的长度大于该正投影面积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光伏层上,且该第三绝缘层覆盖该第一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经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下电极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平行该基板的一方向上,该第一开口具有一第一长度,该第三绝缘层远离该第二下电极的侧壁与从该第一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于垂直该基板的一方向延伸的虚拟线具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光伏层上,且该第三绝缘层覆盖该第一光伏层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经由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下电极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中的一个位于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位置,其中该薄膜光伏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光伏层上,且该第一绝缘层覆盖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的该一个和该第一光伏层两个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并填满该第一开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平行该基板的一方向上,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中的该一个具有一第一长度,该第一绝缘层远离该第二开口的侧壁与从该至少一第一辅助电极中的该一个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侧壁于垂直该基板的一方向延伸的虚拟线具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光伏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崇文张宇帆张裕洋黄松健刘修铭
申请(专利权)人:位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