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621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1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及车辆。本公开提供的车门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防撞梁和隔音件;所述车门外板和所述车门内板连接,所述防撞梁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和所述车门内板之间,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所述隔音件设置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所述隔音件与所述防撞梁连接。本公开通过将隔音件与防撞梁连接,可以提高隔音件的稳定性,减少隔音件移动或脱落的可能性。隔音件与防撞梁连接,可以减少隔音件在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形成的空腔窜动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减少车门内隔音件部位产生异响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声,而过大的噪音会影响车内乘客的交谈、降低车内音响效果,令人不舒服。目前降低车内噪音的主流方式是设置吸音棉,传统的车门中,吸音棉通常直接放置在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的区域,在车门移动过程吸音棉易移动,从而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门及车辆。

2、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门,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防撞梁和隔音件;

3、所述车门外板和所述车门内板连接,所述防撞梁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和所述车门内板之间,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

4、所述隔音件设置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所述隔音件与所述防撞梁连接。

5、进一步的,沿垂直于所述车门外板宽度方向的截面,所述防撞梁呈波浪形,所述波浪形的防撞梁形成有支撑面,所述隔音件的至少部分区域搭接于所述支撑面。

6、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包括横向面和竖向面,所述横向面和竖向面之间通过弧形面连接;

7、所述横向面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隔音件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安装孔,连接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

9、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扣座和卡扣塞,所述卡扣座具有供所述卡扣塞插入的通道,所述卡扣座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卡扣塞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

10、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沿车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防撞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车门外板的底部区域形成有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凸出的第一凸起部,所述车门内板的底部区域形成有朝向所述车门外板凸出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卡槽,所述隔音件与所述卡槽卡接。

12、进一步的,所述隔音件的底部区域设有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

13、进一步的,所述隔音件包括吸音棉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吸音棉两侧的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

14、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连接以形成封边。

15、进一步的,所述封边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防撞梁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封边设有用于线束通过的避让孔。

17、进一步的,所述吸音棉的厚度t1满足:18mm≤t1≤22mm;

18、和/或,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厚度t2满足:0.8mm≤t2≤1.2mm;

19、和/或,所述第二防水层的厚度t3满足:0.8mm≤t3≤1.2mm;

20、和/或,所述封边的宽度w满足:18mm≤w≤22mm。

21、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车门。

2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防撞梁和隔音件;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连接,防撞梁设置于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防撞梁与车门内板连接;隔音件设置于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隔音件与防撞梁连接。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隔音件与防撞梁连接,可以减少隔音件在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形成的空腔窜动的可能性,可以提高隔音件的稳定性,减少隔音件移动或脱落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减少车门内隔音件部位产生异响的可能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防撞梁和隔音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车门外板宽度方向(X)的截面,所述防撞梁呈波浪形,所述波浪形的防撞梁形成有支撑面,所述隔音件的至少部分区域搭接于所述支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包括横向面和竖向面,所述横向面和竖向面之间通过弧形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安装孔,连接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沿车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防撞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外板的底部区域形成有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凸出的第一凸起部,所述车门内板的底部区域形成有朝向所述车门外板凸出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卡槽,所述隔音件与所述卡槽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件的底部区域设有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件包括吸音棉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吸音棉两侧的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防撞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设有用于线束通过的避让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棉的厚度T1满足:18mm≤T1≤22mm;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车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防撞梁和隔音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车门外板宽度方向(x)的截面,所述防撞梁呈波浪形,所述波浪形的防撞梁形成有支撑面,所述隔音件的至少部分区域搭接于所述支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包括横向面和竖向面,所述横向面和竖向面之间通过弧形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安装孔,连接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沿车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防撞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外板的底部区域形成有朝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操仕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