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特别是一种吸油腔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1、变速器采用油泵进行建压或者提供冷却润滑流量,需要考虑油泵以及吸滤的吸油腔布置结构。目前常用的布置方式是将吸滤组件布置在变速箱中下部,这会占用大量的变速箱空间,同时使得变速箱的尺寸增大,不利于变速箱的开发和应用;或者是设置独立吸油腔的吸滤组件,但是会增大吸油路径;变速箱内的齿轮组在运转时会搅动油液产生大量气泡,会影响吸油泵的吸油效果;并且使得车辆在颠簸或倾斜路段等极端工况下,油泵保持大排量工作时,面临吸油困难,甚至吸不到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滤组件的布置结构造成的吸油困难,甚至吸不到油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3、因此,本专利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油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102)与吸油口(203)之间形成有吸油通道(300),所述吸油通道(300)包括设置在腔壳(101)内部并将吸油口(201b)包覆的挡油板(301)以及开设在挡油板(301)一侧的第一缺口(301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油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通道(300)还包括设置在腔壳(101)内壁与挡油板(301)之间的第一挡油筋(302)以及开设在第一挡油筋(302)一侧的第二缺口(302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油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102)与吸油口(203)之间形成有吸油通道(300),所述吸油通道(300)包括设置在腔壳(101)内部并将吸油口(201b)包覆的挡油板(301)以及开设在挡油板(301)一侧的第一缺口(301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油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通道(300)还包括设置在腔壳(101)内壁与挡油板(301)之间的第一挡油筋(302)以及开设在第一挡油筋(302)一侧的第二缺口(302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油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口(203)与第二缺口(302a)均设于靠近腔壳(101)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油筋(302)相对最近齿轮组(103)的转动切线方向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油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筋(302)可设置多组,且各组第一挡油筋(302)与挡油板(301)之间均相对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挡油筋(302)相对于吸油通道(300)整体流向的夹角(a)在120~160°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余永,文敏,黄勇,刘星,秦运德,范明林,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赛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