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铸造造型,具体涉及一种上箱翻转机及砂箱搬运系统。
技术介绍
1、砂型铸造工艺,是以砂为主要造型材料制备铸型的一种铸造方法,砂型铸造是最传统的铸造方法。传统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包括:配砂、制模、造芯、造型、浇注、落砂、打磨加工、检验等步骤。
2、在传统砂箱铸造流水生产线中,在对砂箱进行搬运时,多采用人工,由于砂箱本身的重量,使搬运过程费时费力,不仅效率低,且在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工伤;还有一部分车间使用吊装/滑索等方式来搬运砂箱,采用这种方式搬运砂箱时,砂箱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移动,一旦发生绳索/夹具故障,坠落的砂箱会对机器甚至人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且整套吊装/滑索装置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使车间的空间利用率降低。现在市场上急需一种安全可靠且能够实现批量砂箱搬运自动化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上箱翻转机及砂箱搬运系统。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箱翻转机,包括支承架,支承架上安装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轨
...【技术保护点】
1.上箱翻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架(10),所述支承架(10)上安装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轨道框架(20),所述轨道框架(20)内可滑动地设置有滑轮组件(30),所述支承架(10)上位于所述轨道框架(20)的起始位置处安装有直线往复驱动装置,所述两个滑轮组件(30)之间连接有牵引梁(301),所述直线往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牵引梁(301)相连,两条所述轨道框架(20)之间安装有能够承载砂箱(40)的转臂装置(50),所述转臂装置(50)通过第一转轴(501)与两个所述滑轮组件(30)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滑轮组件(30)上安装有转臂驱动(302),所述转臂装置(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上箱翻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架(10),所述支承架(10)上安装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轨道框架(20),所述轨道框架(20)内可滑动地设置有滑轮组件(30),所述支承架(10)上位于所述轨道框架(20)的起始位置处安装有直线往复驱动装置,所述两个滑轮组件(30)之间连接有牵引梁(301),所述直线往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牵引梁(301)相连,两条所述轨道框架(20)之间安装有能够承载砂箱(40)的转臂装置(50),所述转臂装置(50)通过第一转轴(501)与两个所述滑轮组件(30)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滑轮组件(30)上安装有转臂驱动(302),所述转臂装置(50)能够在转臂驱动(302)的驱动下绕第一转轴(501)在竖直与水平之间旋转,所述转臂装置(50)上安装有接箱定位装置,所述接箱定位装置启动时能够将砂箱(40)固定在转臂装置(5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箱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装置(50)包括竖直设置的左转臂(502)以及右转臂(503),所述转臂装置(50)上方具有承载砂箱(40)的安置空间,所述左转臂(502)以及右转臂(503)之间安装有第二转轴(504),所述第二转轴(504)位于所述安置空间下方且靠近砂箱(40)的顶部,所述接箱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朝砂箱(40)方向弯曲的钩爪机构(60),所述钩爪机构(60)包括彼此相连的爪部(601)以及杆部(602),所述杆部(602)上远离所述爪部(6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504)转动相连,所述左转臂(502)以及右转臂(503)之间安装有第一支承梁(505),所述第一支承梁(505)位于所述安置空间下方且靠近砂箱(40)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承梁(505)上对应爪部(601)处安装有第一气缸(603),所述第一气缸(603)的缸底与所述第一支承梁(505)铰接,所述第一气缸(603)的输出端与所述爪部(601)的底部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箱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臂(502)以及右转臂(503)之间安装有第二支承梁(506),所述第二支承梁(506)位于所述安置空间一侧且靠近砂箱(40)的顶部,所述接箱定位装置还包括压紧机构(70),所述压紧机构(70)包括第二气缸(701),所述第二气缸(701)的缸底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承梁(506)上,所述第二气缸(701)的输出端朝向砂箱(40)的顶部,所述第二气缸(701)的输出端连接有压盖(7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箱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臂(502)以及右转臂(503)的外侧安装有气缸支座(507),所述气缸支座(507)位于所述安置空间下方且靠近砂箱(40)的中部,所述接箱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80),所述定位机构(80)包括第三气缸(801),所述第三气缸(...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