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发匹配风洞试验支撑与姿态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385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6
一种进发匹配风洞试验支撑与姿态调节装置,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飞行器模型长度和重量受限问题,以及进发匹配风洞试验对后弯刀机构或托板机构刚度及强度造成损伤的问题。技术要点:包括框体、支撑板、主支撑底板、主支撑π字板、主支撑横梁杆、张线前后转接头、迎角前后调节杆、侧张线调节杆等。主支撑底板与主支撑π字板的相对旋转与定位实现了飞行器模型侧滑角阶梯变化调节,迎角前后调节杆与主支撑横梁杆等形成稳固三角结构并与主支撑π字板实现了飞行器模型迎角连续变化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模型长度可达4.2米,承载能力更大,避免了飞行器发动机吸气燃烧试验排放的高温尾焰和燃烧颗粒对风洞弯刀机构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洞试验支撑与姿态调节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进发匹配风洞试验支撑与姿态调节装置,属于风洞试验。


技术介绍

1、高速风洞内飞行器模型支撑装置通常以支撑模型尾部的风洞弯刀机构或托板机构为主,成悬臂梁结构。为了保证安全,飞行器模型长度和重量受限,长度通常小于2米,同时小型飞行器带真实发动机开展进发匹配吸气燃烧试验排放的高温尾焰和燃烧颗粒对其后弯刀机构或托板机构刚度及强度也有损伤影响。

2、因此,针对飞行器模型长度和重量受限问题,以及进发匹配风洞试验对后弯刀机构或托板机构刚度及强度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亟需研制一种进发匹配风洞试验支撑与姿态调节装置,能够支撑飞行器模型长度达4米量级及以上,适于开展带真实发动机吸气燃烧试验,运转安全可靠,姿态调节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飞行器模型长度和重量受限问题,以及进发匹配风洞试验对后弯刀机构或托板机构刚度及强度造成损伤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进发匹配风洞试验支撑与姿态调节装置,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发匹配风洞试验支撑与姿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框体(7)、前支撑板(8)、中心框体(9)、中心支撑板(10)、主支撑底板(11)、后框体(12)、后支撑板(13)、第一侧张线调节杆(14)、张线前转接头(15)、迎角前调节杆A接头(16)、迎角前调节杆(17)、迎角前调节杆B接头(18)、主支撑横梁杆(19)、主支撑π字板(20)、α转动销钉(21)、迎角后调节杆B接头(22)、迎角后调节杆(23)、迎角后调节杆A接头(24)、张线后转接头(25)、第一侧张线调节杆A接头(26)、第一侧张线调节杆B接头(27)、β中心转动销钉(28)、腰型孔紧固螺钉(29)、侧滑角组合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发匹配风洞试验支撑与姿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框体(7)、前支撑板(8)、中心框体(9)、中心支撑板(10)、主支撑底板(11)、后框体(12)、后支撑板(13)、第一侧张线调节杆(14)、张线前转接头(15)、迎角前调节杆a接头(16)、迎角前调节杆(17)、迎角前调节杆b接头(18)、主支撑横梁杆(19)、主支撑π字板(20)、α转动销钉(21)、迎角后调节杆b接头(22)、迎角后调节杆(23)、迎角后调节杆a接头(24)、张线后转接头(25)、第一侧张线调节杆a接头(26)、第一侧张线调节杆b接头(27)、β中心转动销钉(28)、腰型孔紧固螺钉(29)、侧滑角组合定位销(30)、第二侧张线调节杆(31)、第二侧张线调节杆a接头(32)、第二侧张线调节杆b接头(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发匹配风洞试验支撑与姿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体(7)、中心框体(9)、后框体(12)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槽壁试验段侧壁(2)的前部、中部、后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发匹配风洞试验支撑与姿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板(8)、中心支撑板(10)、后支撑板(13)的上端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前框体(7)、中心框体(9)和后框体(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发匹配风洞试验支撑与姿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板(8)下端通过两个开孔耳片和螺钉分别与两个第一侧张线调节杆b接头(27)连接;未锁紧螺钉前,第一侧张线调节杆b接头(27)可绕前支撑板(8)下端的开孔耳片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宏孟繁羽冯剑徐建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