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尾门下外板、车辆尾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61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尾门下外板、车辆尾门和车辆,车辆尾门下外板包括下外板本体和回弹筋,下外板本体包括连接侧以及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侧用于连接外饰板,第一端和第二端向背离连接侧的一侧弯折,第一方向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回弹筋设置于下外板本体,回弹筋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端、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尾门下外板合格率较高且美观度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尾门下外板、车辆尾门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对车辆的美观度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车辆中,车辆尾门下外板成型后回弹量大,从而使得车辆尾门下外板的合格率不易控制,严重影响车辆的制备良率以及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尾门下外板、车辆尾门和车辆,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尾门下外板合格率较高且美观度较佳。

2、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尾门下外板,包括:

3、下外板本体,包括连接侧以及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侧用于连接外饰板,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向背离所述连接侧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

4、回弹筋,设置于所述下外板本体,所述回弹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端、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

5、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所述回弹筋与所述下外板本体一体成型。

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回弹筋由所述下外板本体朝向所述连接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尾门下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下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筋与所述下外板本体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尾门下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筋由所述下外板本体朝向所述连接侧的方向凸出设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部分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通过避让凸部连接,所述避让凸部由所述下外板本体朝向所述连接侧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关于所述避让凸部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下外板,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尾门下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下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筋与所述下外板本体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尾门下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筋由所述下外板本体朝向所述连接侧的方向凸出设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部分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通过避让凸部连接,所述避让凸部由所述下外板本体朝向所述连接侧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关于所述避让凸部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下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加强筋,与所述回弹筋一体成型,所述辅助加强筋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回弹筋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辅助加强筋包括位于所述回弹筋第一侧的第一加强筋和位于所述回弹筋第二侧的第二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尾门下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子加强筋和第二子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回弹筋中心的两侧,所述第一子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加强筋背离所述回弹筋中心的两侧,所述第二子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子加强筋背离所述回弹筋中心的两侧,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加强筋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尺寸,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子加强筋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子加强筋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尾门下外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波付祥斌郭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