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及其控制电路、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及其控制电路、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978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8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及其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其包括壳体和调气件,壳体内设有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雾化装置内设有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雾化管和双发热丝,双发热丝包括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雾化管上设有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供电装置内设有主控板和拨动开关,拨动开关用于向主控板发送第一电信号,主控板根据第一电信号控制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共同发热工作或者交替发热工作或者均不发热工作;调气件滑动安装在壳体上,调气件相对于壳体滑动时能够改变拨动开关发送的第一电信号。本申请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同时满足了双发热丝工作模式匹配不同进气量的要求以及双发热丝进油通路需进油均衡且进油速率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子雾化,尤其涉及一种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及其控制电路、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雾化设备是采用电发热丝加热自身存储的液体基质,以将液体基质转化为可供用户抽吸的雾化气体的新型电子设备。在雾化设备内一般仅设置单片发热丝用于加热液体基质,近年来随着电子雾化技术发展有出现在雾化设备内设置双发热丝的,然而其控制两个发热丝是否工作发热的方式大多通过直接将发热丝引脚与电源电极连通或断开而实现。当此类双发热丝雾化设备上设有调气结构时,不同的进气量需要匹配与之对应的发热丝工作模式,仅采用通断发热丝引脚与电源电极的控制方式已经很难满足需求。另外,现有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雾化芯上的进油结构大多直接沿用单发热丝雾化设备的进油结构,导致进油通路很难满足双发热丝需进油均衡且进油速率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及其控制电路、控制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双发热丝工作模式匹配不同进气量的要求以及进油通路需满足双发热丝进油均衡且进油速率高的要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

4、所述雾化装置内设有储油腔和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管及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的导油棉和双发热丝,所述双发热丝包括依次沿所述雾化管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所述第一发热丝设置有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发热丝设置有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二引脚沿所述雾化管高度方向穿过所述第二发热丝并与所述第二发热丝连接,所述雾化管上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设有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所述储油腔内存储的液体基质能够经所述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分别到达所述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

5、所述供电装置内设有电池、主控板和拨动开关,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主控板供电,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均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拨动开关用于向所述主控板发送第一电信号,所述主控板根据所述拨动开关发送的第一电信号控制所述双发热丝的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共同发热工作或者控制所述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交替发热工作或者控制所述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均不发热工作;

6、调气件,所述调气件滑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调气件用于调节外界空间进入所述壳体内的进气量;所述调气件靠近所述拨动开关的一侧设有卡接槽,所述拨动开关上设有可滑动的滑动按钮,所述滑动按钮卡接于所述卡接槽,所述调气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滑动按钮滑动以改变所述拨动开关发送至所述主控板的第一电信号。

7、可选地,所述调气件包括一体连接的拨叉部、滑动部和操作部,所述拨叉部伸入进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卡接槽设置于所述拨叉部上,所述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上,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进气口显露于所述壳体外侧;

8、所述供电装置包括进气道硅胶,所述进气道硅胶设有两个贯穿的进气孔,所述调气件上设有两个调气通孔,所述调气通孔与所述进气孔的大小和形状相同,所述调气件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壳体具备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所述调气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调气通孔均不与所述进气孔重合,所述拨动开关的滑动按钮处于关闭档位置,所述主控板根据此时的所述拨动开关发送的第一电信号控制所述双发热丝的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均不发热工作;当所述调气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单个所述调气通孔与单个所述进气孔重合,所述拨动开关的滑动按钮处于一档开启位置,所述主控板根据此时的所述拨动开关发送的第一电信号控制所述双发热丝的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交替发热工作;当所述调气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两个所述调气通孔与两个所述进气孔分别重合,所述拨动开关的滑动按钮处于二档开启位置,所述主控板根据此时的所述拨动开关发送的第一电信号控制所述双发热丝的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共同发热工作。

9、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油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孔环绕所述雾化管均匀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进油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孔环绕所述雾化管均匀间隔地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油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进油孔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进油孔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第二进油孔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10、可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下密封盖,所述下密封盖设置于所述储油腔的底部以封堵所述储油腔,所述雾化管插接安装于所述下密封盖,所述下密封盖上设有贯穿的进气通孔和引脚穿孔,且所述下密封盖在面向所述供电装置的一面上设有第一电连接孔、第二电连接孔和第三电连接孔,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穿过所述引脚穿孔后折弯插入在所述第一电连接孔、第二电连接孔和第三电连接孔内;

11、所述双发热丝雾化设备还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一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电连接孔、第二电连接孔和第三电连接孔内以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硅胶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固定穿设于所述硅胶连接件,所述硅胶连接件上环绕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设有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所述供电装置上对应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内以将所述硅胶连接件固定于所述供电装置上,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在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后焊接于所述主控板;

13、和/或,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进气通孔,且所述安装座的靠近所述导油棉的一端设置为圆台形倾斜面,所述雾化管插接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面与所述进气通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面上环绕所述安装座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地设有多个齿条,所述安装座的任意两个所述齿条之间均形成有齿槽,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穿过所述齿槽后伸入进所述引脚穿孔内;

14、和/或,所述进气通孔为圆形沉孔形状,所述进气通孔包括连通的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引脚穿孔从所述大径段的底面贯穿至所述下密封盖的表面,以使得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能够穿过所述下密封盖;所述引脚穿孔为圆弧形状,所述第一电连接孔、第二电连接孔和第三电连接孔在所述下密封盖上设置于所述引脚穿孔远离所述进气通孔的一侧。

15、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盖、内壳和后盖,所述前盖覆盖于所述内壳的表面,且所述前盖与所述内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壳上设有螺钉安装孔,所述螺钉安装孔内安装有螺钉,所述螺钉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内壳、所述主控板及所述后盖;

16、和/或,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显示组件,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螺钉固定于所述后盖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气件包括一体连接的拨叉部、滑动部和操作部,所述拨叉部伸入进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卡接槽设置于所述拨叉部上,所述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上,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进气口显露于所述壳体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孔环绕所述雾化管均匀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进油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孔环绕所述雾化管均匀间隔地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油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进油孔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进油孔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第二进油孔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下密封盖,所述下密封盖设置于所述储油腔的底部以封堵所述储油腔,所述雾化管插接安装于所述下密封盖,所述下密封盖上设有贯穿的进气通孔和引脚穿孔,且所述下密封盖在面向所述供电装置的一面上设有第一电连接孔、第二电连接孔和第三电连接孔,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穿过所述引脚穿孔后折弯插入在所述第一电连接孔、第二电连接孔和第三电连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硅胶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固定穿设于所述硅胶连接件,所述硅胶连接件上环绕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设有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所述供电装置上对应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分别插接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以将所述硅胶连接件固定于所述供电装置上,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在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后焊接于所述主控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盖、内壳和后盖,所述前盖覆盖于所述内壳的表面,且所述前盖与所述内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壳上设有螺钉安装孔,所述螺钉安装孔内安装有螺钉,所述螺钉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内壳、所述主控板及所述后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气流槽,所述气流槽包括进气槽和安装槽,所述进气槽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通孔连通,所述进气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进气槽的下方,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咪头硅胶和进气道硅胶,所述进气道硅胶位于所述进气槽的正下方,所述进气槽在所述安装槽内的投影与所述咪头硅胶互不重叠;

8.一种双发热丝雾化设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设置于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内,所述电池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双发热丝、所述气流传感器、所述拨动开关、所述轻触开关、所述显示组件均构成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板上设有MCU,所述拨动开关用于向所述MCU发送第一电信号,所述气流传感器用于向所述MCU发送第二电信号,所述MCU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控制所述双发热丝发热;所述轻触开关用于向所述MCU发送第三电信号,所述MCU根据所述第三电信号控制所述显示组件工作。

9.一种双发热丝雾化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2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气件包括一体连接的拨叉部、滑动部和操作部,所述拨叉部伸入进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卡接槽设置于所述拨叉部上,所述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上,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进气口显露于所述壳体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孔环绕所述雾化管均匀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进油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孔环绕所述雾化管均匀间隔地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油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进油孔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进油孔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第二进油孔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下密封盖,所述下密封盖设置于所述储油腔的底部以封堵所述储油腔,所述雾化管插接安装于所述下密封盖,所述下密封盖上设有贯穿的进气通孔和引脚穿孔,且所述下密封盖在面向所述供电装置的一面上设有第一电连接孔、第二电连接孔和第三电连接孔,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穿过所述引脚穿孔后折弯插入在所述第一电连接孔、第二电连接孔和第三电连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发热丝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硅胶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固定穿设于所述硅胶连接件,所述硅胶连接件上环绕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设有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所述供电装置上对应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分别插接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以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桥兵李兴梁国柱董申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斯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