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倒置自动供油通气的雾化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倒置自动供油通气的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727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置自动供油通气的雾化器,包括雾化器主体,雾化器主体内具有可容纳烟油的供油腔和储油腔,以及用于隔离供油腔与储油腔的隔离结构,隔离结构具有分别与储油腔和供油腔相通的导油部、与导油部相连通的垂直通道,以及设在垂直通道下端内用于封堵导油部的钢球,储油腔内设有用于雾化烟油的雾化芯,雾化器主体上设有可使气体自由进出供油腔的通气结构,雾化器主体倒置钢球可移动至垂直通道上端打开导油部,供油腔内烟油可进入储油腔,气体可通过通气结构进出供油腔维持气压平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雾化器,可解决现有雾化器的注油操作不便、烟油长时间浸泡雾化芯影响使用寿命和烟油口味,以及压差造成漏油和供油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尤其是涉及一种倒置自动供油通气的雾化器


技术介绍

1、目前,现有的雾化器,储油腔的容量小烟油消耗快,需要用油瓶往储油腔内频繁进行注油操作,在注油操作过程中,需要先打开用于封堵储油腔的封油塞,然后在用油瓶往储油腔内注油,注油完后还需要用封油塞将储油腔封堵,导致注油过程步骤多操作不便、还费时费力,而且注完油后雾化器长时间不使用,烟油在储油腔内会腐蚀雾化芯的雾化管和吸油发热体,导致烟油的口味发生变化和雾化芯的使用寿命降低,而且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储油腔内经常会出现压差,气压过高会导致储油腔内烟油渗出造成漏油污染,气压过低会导致雾化芯的吸油发热体吸油速度变慢造成干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置自动供油通气的雾化器,通过设计内置供油腔,利用雾化器倒放或正放使隔离结构分别控制给储油腔供油和封油,并通过通气结构来维持气压平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雾化器,注油操作不便、烟油长时间浸泡雾化芯影响使用寿命和烟油口味,以及压差造成漏油和供油不足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倒置自动供油通气的雾化器,包括雾化器主体,所述雾化器主体内具有可容纳烟油的供油腔和储油腔,以及用于隔离所述供油腔与所述储油腔的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具有分别与所述储油腔和所述供油腔相通的导油部、与所述导油部相连通的垂直通道,以及设在所述垂直通道下端内用于封堵所述导油部的钢球,所述储油腔内设有用于雾化烟油的雾化芯,所述雾化器主体上设有可使气体自由进出所述供油腔的通气结构,所述雾化器主体倒置所述钢球可移动至所述垂直通道上端打开所述导油部,所述供油腔内烟油可进入所述储油腔,气体可通过所述通气结构进出所述供油腔维持气压平衡。

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气结构包括分别与外界大气和所述供油腔相通的通气部,以及设在所述通气部内用于隔油和透气的隔油透气件。

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油部是由通孔和/或通道形成;所述通气部是由气孔和/或气道形成。

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隔油透气件是由微孔陶瓷、微孔碳纤维、石棉、防水透气膜、戈尔特斯面料材质中的其中一种材质制成。

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隔离结构包括相连接的隔离壁和隔离体,所述隔离体是由所述隔离壁两侧沿横向凸伸形成,所述垂直通道开设在所述隔离体内,所述隔离体一侧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垂直通道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隔离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一侧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垂直通道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构成所述导油部。

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雾化器主体包括主体壳,所述隔离壁设在所述主体壳内与所述主体壳内壁相连接,所述隔离壁将所述主体壳内部空间分割成所述供油腔和所述储油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供油腔相对应且相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储油腔相对应且相通,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所述垂直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所述主体壳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垂直通道上端相对应且相通的通道口,所述钢球从所述通道口装入所述垂直通道下端内封堵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

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垂直通道内还设有胶塞,所述胶塞外壁与所述垂直通道内壁相抵接,所述胶塞底端与所述钢球相抵接,所述胶塞顶端设有一体成型的胶条,所述胶条与所述胶塞连接处开设有切割槽,所述通道口内设有通道盖,所述通道盖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胶条上端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主体壳外,所述胶条在所述主体壳外通过拉动可使所述胶塞移动至所述垂直通道上端,并且所述胶条可从所述切割槽处被拉断。

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壳底端开口内设有用于密封供油腔的第一封油塞,以及用于密封所述储油腔的第二封油塞,所述第一封油塞底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封油塞顶端开设有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上端与所述供油腔相通,所述第一气道下端与所述连接槽相通。

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壳底端开口内还设有底壳,所述第二封油塞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油腔对应的进气通道,所述底壳底端开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相对应且相通的进气孔,以及与所述连接槽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壁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槽相对应且相通的插孔,所述凹槽内设有旋钮,所述旋钮顶端设有从所述插孔插入所述连接槽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形成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内设有隔油透气件,所述旋钮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气道相通的第一气孔,所述连接管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气道下端及所述第二气道相通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孔及所述第二气道构成通气部。

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管及和设在所述雾化管内的吸油发热体,所述雾化管外壁设有与所述吸油发热体和所述储油腔相对应进油孔,所述主体壳顶端设有吸嘴,所述吸嘴内设有与所述储油腔相对应的吸雾管,所述雾化管上端套设在所述吸雾管外壁,所述雾化管上端与所述吸雾管相连通,所述雾化管下端插入所述进气通道内,所述雾化管下端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底壳底端还设有与所述吸油发热体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旋钮底端还设有拨钮,所述拨钮在所述凹槽内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拨动,可使所述旋钮带动所述连接管在所述连接槽内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从而可控制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一气道下端口重合或分离。

13、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倒置自动供油通气的雾化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倒置自动供油通气的雾化器,通过设计内置供油腔,利用雾化器倒放或正放使隔离结构分别控制给储油腔供油和封油,并通过通气结构来维持气压平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雾化器,注油操作不便、烟油长时间浸泡雾化芯影响使用寿命和烟油口味,以及压差造成漏油和供油不足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倒置自动供油通气的雾化器,包括雾化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主体内具有可容纳烟油的供油腔和储油腔,以及用于隔离所述供油腔与所述储油腔的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具有分别与所述储油腔和所述供油腔相通的导油部、与所述导油部相连通的垂直通道,以及设在所述垂直通道下端内用于封堵所述导油部的钢球,所述储油腔内设有用于雾化烟油的雾化芯,所述雾化器主体上设有可使气体自由进出所述供油腔的通气结构,所述雾化器主体倒置所述钢球可移动至所述垂直通道上端打开所述导油部,所述供油腔内烟油可进入所述储油腔,气体可通过所述通气结构进出所述供油腔维持气压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结构包括分别与外界大气和所述供油腔相通的通气部,以及设在所述通气部内用于隔油和透气的隔油透气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部是由通孔和/或通道形成;所述通气部是由气孔和/或气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透气件是由微孔陶瓷、微孔碳纤维、石棉、防水透气膜、戈尔特斯面料材质中的其中一种材质制成。

<p>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包括相连接的隔离壁和隔离体,所述隔离体是由所述隔离壁两侧沿横向凸伸形成,所述垂直通道开设在所述隔离体内,所述隔离体一侧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垂直通道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隔离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一侧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垂直通道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构成所述导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主体包括主体壳,所述隔离壁设在所述主体壳内与所述主体壳内壁相连接,所述隔离壁将所述主体壳内部空间分割成所述供油腔和所述储油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供油腔相对应且相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储油腔相对应且相通,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所述垂直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所述主体壳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垂直通道上端相对应且相通的通道口,所述钢球从所述通道口装入所述垂直通道下端内封堵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通道内还设有胶塞,所述胶塞外壁与所述垂直通道内壁相抵接,所述胶塞底端与所述钢球相抵接,所述胶塞顶端设有一体成型的胶条,所述胶条与所述胶塞连接处开设有切割槽,所述通道口内设有通道盖,所述通道盖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胶条上端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主体壳外,所述胶条在所述主体壳外通过拉动可使所述胶塞移动至所述垂直通道上端,并且所述胶条可从所述切割槽处被拉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底端开口内设有用于密封供油腔的第一封油塞,以及用于密封所述储油腔的第二封油塞,所述第一封油塞底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封油塞顶端开设有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上端与所述供油腔相通,所述第一气道下端与所述连接槽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8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底端开口内还设有底壳,所述第二封油塞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油腔对应的进气通道,所述底壳底端开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相对应且相通的进气孔,以及与所述连接槽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壁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槽相对应且相通的插孔,所述凹槽内设有旋钮,所述旋钮顶端设有从所述插孔插入所述连接槽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形成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内设有隔油透气件,所述旋钮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气道相通的第一气孔,所述连接管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气道下端及所述第二气道相通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孔及所述第二气道构成通气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管及和设在所述雾化管内的吸油发热体,所述雾化管外壁设有与所述吸油发热体和所述储油腔相对应进油孔,所述主体壳顶端设有吸嘴,所述吸嘴内设有与所述储油腔相对应的吸雾管,所述雾化管上端套设在所述吸雾管外壁,所述雾化管上端与所述吸雾管相连通,所述雾化管下端插入所述进气通道内,所述雾化管下端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底壳底端还设有与所述吸油发热体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底端还设有拨钮,所述拨钮在所述凹槽内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拨动,可使所述旋钮带动所述连接管在所述连接槽内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从而可控制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一气道下端口重合或分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置自动供油通气的雾化器,包括雾化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主体内具有可容纳烟油的供油腔和储油腔,以及用于隔离所述供油腔与所述储油腔的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具有分别与所述储油腔和所述供油腔相通的导油部、与所述导油部相连通的垂直通道,以及设在所述垂直通道下端内用于封堵所述导油部的钢球,所述储油腔内设有用于雾化烟油的雾化芯,所述雾化器主体上设有可使气体自由进出所述供油腔的通气结构,所述雾化器主体倒置所述钢球可移动至所述垂直通道上端打开所述导油部,所述供油腔内烟油可进入所述储油腔,气体可通过所述通气结构进出所述供油腔维持气压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结构包括分别与外界大气和所述供油腔相通的通气部,以及设在所述通气部内用于隔油和透气的隔油透气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部是由通孔和/或通道形成;所述通气部是由气孔和/或气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透气件是由微孔陶瓷、微孔碳纤维、石棉、防水透气膜、戈尔特斯面料材质中的其中一种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包括相连接的隔离壁和隔离体,所述隔离体是由所述隔离壁两侧沿横向凸伸形成,所述垂直通道开设在所述隔离体内,所述隔离体一侧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垂直通道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隔离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一侧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垂直通道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构成所述导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主体包括主体壳,所述隔离壁设在所述主体壳内与所述主体壳内壁相连接,所述隔离壁将所述主体壳内部空间分割成所述供油腔和所述储油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供油腔相对应且相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储油腔相对应且相通,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所述垂直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所述主体壳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垂直通道上端相对应且相通的通道口,所述钢球从所述通道口装入所述垂直通道下端内封堵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通道内还设有胶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彧李恭银张仕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劳斯韦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