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926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加固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剔除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表层火灾后受损严重的混凝土,漏出坚实的结构层;对剔除后的结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在经过粗糙处理的结构表面涂抹或浇筑第一层高强ECC,上覆纤维格栅,待纤维格栅定位准确后再涂抹或浇筑第二层高强ECC,即可完成加固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节点核心区部位以及紧临核心区的柱端、主梁端、次梁端粘贴纤维格栅并浇筑ECC,将梁端塑性铰转移到加固区域外,从而提高节点整体抗震性能和变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加固工程,尤其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1、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取决于梁和柱的稳定性,而节点的受力性能更为关键。在早期的框架结构房屋中,由于未考虑抗震设计,对节点的设计和构造缺乏重视,导致节点成为最易受损的部位。尤其是,在高温火灾影响下会削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导致脆性的剪切破坏。因此,为了降低社会经济损失,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迫切需要研究高温火灾后的梁柱节点加固修复技术。

2、当前常温构件的加固设计和施工经验丰富,火灾后混凝土结构修复基本是直接应用常温加固技术。然而存在问题,例如增大截面法的湿作业导致使用空间减少、外包钢与原构件的连接质量问题、绕丝法对节点加固困难、体外预应力锚具安装复杂、粘钢或粘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粘结面剥离等。这些问题往往也会出现在火灾后结构的加固中,有些缺陷甚至可能被放大。例如,由于高温后混凝土表面变得不平整,采用传统粘钢或碳纤维加固法势必带来粘接面难以处理的问题,影响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通过在节点核心区部位以及紧临核心区的柱端、主梁端、次梁端粘贴纤维格栅并浇筑高强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不仅将梁端塑性铰转移到加固区域外,还能提高节点整体抗震性能和变形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剔除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表层火灾后受损严重的混凝土,漏出坚实的结构层;对剔除后的结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在经过粗糙处理的结构表面涂抹或浇筑第一层高强ecc,上覆纤维格栅,待纤维格栅定位准确后再涂抹或浇筑第二层高强ecc,即可完成加固工作。

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层高强ecc和所述第二层高强ecc均为加固层,所述第一层高强ecc浇筑后修复处即可恢复至原截面尺寸。

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浇筑所述第一层高强ecc、粘贴所述纤维格栅以及浇筑所述第二层高强ecc连续进行。

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层高强ecc和所述第二层高强ecc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水泥1份;水0.41份;粉煤灰0.26份;硅灰0.26份;石英砂0.69份;矿粉0.75份;高效减水剂0.009份;聚乙烯纤维0.029份。

6、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层高强ecc为粘结层,用于粘附所述纤维格栅;所述第二层高强ecc为加固层,加固层浇筑后修复处恢复至原截面尺寸。

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层高强ecc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水泥1份;水0.41份;粉煤灰0.26份;硅灰0.26份;石英砂0.69份;矿粉0.75份;高效减水剂0.0009份;聚乙烯纤维0.029份;增稠剂0.0005-0.001份。

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层高强ecc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水泥1份;水0.41份;粉煤灰0.26份;硅灰0.26份;石英砂0.69份;矿粉0.75份;高效减水剂0.009份;聚乙烯纤维0.029份;无增稠剂。

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沿柱纵筋方向粘贴l型纤维格栅,柱粘贴环向纤维格栅,节点折角处粘贴折线型纤维格栅,主梁端和次梁端粘贴u型纤维格栅。

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节点核心区折角处用高强ecc水平加腋。

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纤维格栅为碳纤维。

12、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专利技术两层高强度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均为加固层,浇筑完内层高强ecc后即可恢复至原截面尺寸,且无需等待内层高强ecc硬化,直接在其表面粘贴纤维格栅。之后可立即浇筑外层高强ecc,待高强ecc硬化后,高强ecc与纤维格栅之间的受力类似于混凝土和钢筋的粘结作用。虽然扩大了截面尺寸,但所提供的加固效果强于原截面加固,对于火灾后受损的混凝土梁柱节点承载力提升明显。

14、2.本专利技术内层高强ecc为粘结层,外层高强ecc为加固层,采用高强ecc既可作为纤维格栅与火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剂,以解决火灾后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导致粘贴纤维格栅困难的问题。也可以作为格栅的保护层,提高加固后节点的耐火耐腐能力。而且加固后原节点截面尺寸不变,不影响正常使用。又可以将纤维格栅的作用力传递到结构其余部位,形成整体受力的结构。

15、3.本专利技术加固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纤维格栅质轻、高强和高耐久性的优势,还能够充分利用高强ecc强度大、延性高、自愈合和多缝开裂的特性,延长加固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周期。

16、4.本专利技术使用高强ecc材料对纤维格栅形成包裹式,共同作用于混凝土梁柱节点外表面形成整体加固层。利用纤维格栅双向受力特性,当火后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力时,纤维网格能够提供约束力,将梁、柱端混凝土约束住,从而显著增加了核心混凝土的强度。纤维格栅在火后节点表面受拉时可以提供约束力,从而提高梁柱节点的抗弯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剔除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表层火灾后受损严重的混凝土,漏出坚实的结构层;对剔除后的结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在经过粗糙处理的结构表面涂抹或浇筑第一层高强ECC,上覆纤维格栅,待纤维格栅定位准确后再涂抹或浇筑第二层高强ECC,即可完成加固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高强ECC和所述第二层高强ECC均为加固层,所述第一层高强ECC浇筑后修复处即可恢复至原截面尺寸,第二层高强ECC浇筑后修复处超出原截面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所述第一层高强ECC、粘贴所述纤维格栅以及浇筑所述第二层高强ECC连续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高强ECC和所述第二层高强ECC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水泥1份;水0.41份;粉煤灰0.26份;硅灰0.26份;石英砂0.69份;矿粉0.75份;高效减水剂0.009份;聚乙烯纤维0.029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高强ECC为粘结层,用于粘附所述纤维格栅;所述第二层高强ECC为加固层,加固层浇筑后修复处恢复至原截面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高强ECC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水泥1份;水0.41份;粉煤灰0.26份;硅灰0.26份;石英砂0.69份;矿粉0.75份;高效减水剂0.0009份;聚乙烯纤维0.029份;增稠剂0.0005-0.001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高强ECC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水泥1份;水0.41份;粉煤灰0.26份;硅灰0.26份;石英砂0.69份;矿粉0.75份;高效减水剂0.009份;聚乙烯纤维0.029份;无增稠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柱纵筋方向粘贴L型纤维格栅,柱粘贴环向纤维格栅,节点折角处粘贴折线型纤维格栅,主梁端和次梁端粘贴U型纤维格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核心区折角处用高强ECC水平加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格栅为碳纤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剔除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表层火灾后受损严重的混凝土,漏出坚实的结构层;对剔除后的结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在经过粗糙处理的结构表面涂抹或浇筑第一层高强ecc,上覆纤维格栅,待纤维格栅定位准确后再涂抹或浇筑第二层高强ecc,即可完成加固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高强ecc和所述第二层高强ecc均为加固层,所述第一层高强ecc浇筑后修复处即可恢复至原截面尺寸,第二层高强ecc浇筑后修复处超出原截面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所述第一层高强ecc、粘贴所述纤维格栅以及浇筑所述第二层高强ecc连续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高强ecc和所述第二层高强ecc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水泥1份;水0.41份;粉煤灰0.26份;硅灰0.26份;石英砂0.69份;矿粉0.75份;高效减水剂0.009份;聚乙烯纤维0.029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高强ecc为粘结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兴艳周杰闫凯吴敬晖陈鑫李子康张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