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926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加固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剔除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表层火灾后受损严重的混凝土,漏出坚实的结构层;对剔除后的结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在经过粗糙处理的结构表面涂抹或浇筑第一层高强ECC,上覆纤维格栅,待纤维格栅定位准确后再涂抹或浇筑第二层高强ECC,即可完成加固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节点核心区部位以及紧临核心区的柱端、主梁端、次梁端粘贴纤维格栅并浇筑ECC,将梁端塑性铰转移到加固区域外,从而提高节点整体抗震性能和变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加固工程,尤其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1、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取决于梁和柱的稳定性,而节点的受力性能更为关键。在早期的框架结构房屋中,由于未考虑抗震设计,对节点的设计和构造缺乏重视,导致节点成为最易受损的部位。尤其是,在高温火灾影响下会削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导致脆性的剪切破坏。因此,为了降低社会经济损失,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迫切需要研究高温火灾后的梁柱节点加固修复技术。

2、当前常温构件的加固设计和施工经验丰富,火灾后混凝土结构修复基本是直接应用常温加固技术。然而存在问题,例如增大截面法的湿作业导致使用空间减少、外包钢与原构件的连接质量问题、绕丝法对节点加固困难、体外预应力锚具安装复杂、粘钢或粘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粘结面剥离等。这些问题往往也会出现在火灾后结构的加固中,有些缺陷甚至可能被放大。例如,由于高温后混凝土表面变得不平整,采用传统粘钢或碳纤维加固法势必带来粘接面难以处理的问题,影响加固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剔除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表层火灾后受损严重的混凝土,漏出坚实的结构层;对剔除后的结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在经过粗糙处理的结构表面涂抹或浇筑第一层高强ECC,上覆纤维格栅,待纤维格栅定位准确后再涂抹或浇筑第二层高强ECC,即可完成加固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高强ECC和所述第二层高强ECC均为加固层,所述第一层高强ECC浇筑后修复处即可恢复至原截面尺寸,第二层高强ECC浇筑后修复处超出原截面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剔除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表层火灾后受损严重的混凝土,漏出坚实的结构层;对剔除后的结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在经过粗糙处理的结构表面涂抹或浇筑第一层高强ecc,上覆纤维格栅,待纤维格栅定位准确后再涂抹或浇筑第二层高强ecc,即可完成加固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高强ecc和所述第二层高强ecc均为加固层,所述第一层高强ecc浇筑后修复处即可恢复至原截面尺寸,第二层高强ecc浇筑后修复处超出原截面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所述第一层高强ecc、粘贴所述纤维格栅以及浇筑所述第二层高强ecc连续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高强ecc和所述第二层高强ecc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水泥1份;水0.41份;粉煤灰0.26份;硅灰0.26份;石英砂0.69份;矿粉0.75份;高效减水剂0.009份;聚乙烯纤维0.029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火灾后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高强ecc为粘结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兴艳周杰闫凯吴敬晖陈鑫李子康张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