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788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包括两段复合型护坡以及位于两段复合型护坡之间的生态透水路,复合型护坡包括位于生态透水路上方的模纹生态景观护坡段、位于生态透水路下方的石笼生态植物袋护坡段,石笼生态植物袋护坡段下方设置有抗冲刷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系统构建,充分考虑水陆之间循环及水位变动因素,有效减少暴雨、降雨、水位变化、水流冲刷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有效拦截降解地表径流污染,增强驳岸结构稳定性及护角抗冲刷性,营造观赏景观效益,使驳岸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生态景观驳岸,尤其涉及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


技术介绍

1、驳岸是在河流或湖泊中设置的一种防洪设施,主要用于阻挡或减缓洪水对沿岸地区的侵袭。驳岸通常由混凝土或或石料等材料制成,并与河床或湖底相连。驳岸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河流或湖泊的流速、流量、坡度、深度等;沿岸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等;驳岸本身的结构形式、尺寸大小、材料选择等。在生态修复领域,驳岸通常采用植被组成的自然驳岸,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净化水体污染物的作用。

2、现有技术中专利号cn211057724u公开了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包括植草边沟、蓄水坑塘、生态石笼、分离式生态浮岛,生态石笼基底位于生态浮岛下方、生态浮岛包括柔性基体、水生植物。实现净化、收集岸坡雨水、稳固水土的同时,能够应对消落带回水水位变化,为植物、生物、鱼类等提供生长空间,随着水位的变化,丰富消落带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而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第一,未考虑雨水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容易产生河流内源污染;第二,护坡系统结构未考虑护角抗冲刷性,不利于护岸整体结构问题;第三,组合式分离系统构成较为复杂,不利于施工;第四,材料采用砾石,需要定期更换,后期维护成本高;第五,景观层次单一,仅为挺水植物,缺乏景观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包括两段复合型护坡以及位于两段复合型护坡之间的生态透水路,所述复合型护坡包括位于生态透水路上方的模纹生态景观护坡段、位于生态透水路下方的石笼生态植物袋护坡段,所述石笼生态植物袋护坡段下方设置有抗冲刷段。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模纹生态景观护坡段包括素土夯实层a、种植土层a、灌木植物模纹种植层。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生态透水路包括生态健康绿道段,所述生态健康绿道段包括素土夯实层b、碎石垫层、大孔混凝土层、混凝土层、混凝土压花层。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生态透水路还包括位于生态健康绿道段一侧的生态透水铺装段,所述生态透水铺装段包括素土夯实层b、碎石垫层、大孔混凝土层、干硬性水泥砂浆层、透水砖。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生态透水铺装段设置0.5%的排水坡度。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石笼生态植物袋护坡段包括素土夯实层c、级配碎石垫层a、格宾石笼层、种植土层b、生态植物种植层。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生态植物种植层为生态植物袋。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抗冲刷段采用阶梯石笼护岸,所述阶梯石笼护岸包括素土夯实层d、级配碎石垫层b、阶梯石笼层。

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本专利技术通过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系统构建,充分考虑水陆之间循环及水位变动因素,有效减少暴雨、降雨、水位变化、水流冲刷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有效拦截降解地表径流污染,增强驳岸结构稳定性及护角抗冲刷性,营造观赏景观效益,使驳岸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包括两段复合型护坡以及位于两段复合型护坡之间的生态透水路(2),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护坡包括位于生态透水路(2)上方的模纹生态景观护坡段(1)、位于生态透水路(2)下方的石笼生态植物袋护坡段(3),所述石笼生态植物袋护坡段(3)下方设置有抗冲刷段(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纹生态景观护坡段(1)包括素土夯实层A(12)、种植土层A(13)、灌木植物模纹种植层(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透水路(2)包括生态健康绿道段(29),所述生态健康绿道段(29)包括素土夯实层B(21)、碎石垫层(22)、大孔混凝土层(23)、混凝土层(24)、混凝土压花层(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透水路(2)还包括位于生态健康绿道段(29)一侧的生态透水铺装段,所述生态透水铺装段包括素土夯实层B(21)、碎石垫层(22)、大孔混凝土层(23)、干硬性水泥砂浆层(26)、透水砖(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透水铺装段设置0.5%的排水坡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生态植物袋护坡段(3)包括素土夯实层C(31)、级配碎石垫层A(32)、格宾石笼层(33)、种植土层B(34)、生态植物种植层(3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植物种植层(35)为生态植物袋(37)。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的所述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刷段(4)采用阶梯石笼护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石笼护岸包括素土夯实层D(41)、级配碎石垫层B(42)、阶梯石笼层(4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包括两段复合型护坡以及位于两段复合型护坡之间的生态透水路(2),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护坡包括位于生态透水路(2)上方的模纹生态景观护坡段(1)、位于生态透水路(2)下方的石笼生态植物袋护坡段(3),所述石笼生态植物袋护坡段(3)下方设置有抗冲刷段(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纹生态景观护坡段(1)包括素土夯实层a(12)、种植土层a(13)、灌木植物模纹种植层(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透水路(2)包括生态健康绿道段(29),所述生态健康绿道段(29)包括素土夯实层b(21)、碎石垫层(22)、大孔混凝土层(23)、混凝土层(24)、混凝土压花层(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复合型生态景观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透水路(2)还包括位于生态健康绿道段(29)一侧的生态透水铺装段,所述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闻多王宏胡保安周云亮李素江董先锋孙涵王燕燕范昕然焦蕾庞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