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2461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抓取装置,通过巧妙设计推动机构与第一抓取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推动机构与传动机构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传动机构与第二抓取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在主体部运动过程中,会带动第一抓取部件超一个方向运动,由于传动部的一端与主体部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抓取部件,因此第二抓取部件会朝相反方向运动,使得第一抓取部件和第二抓取部件向外张开,能够完成抓取动作。本技术通过设计结构简单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能够实现人员非直接接触产品,避免因拿取不当而造成产品不良的问题,也能够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功率模块的封装、加工、测试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模块抓取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功率模块的封装、加工和测试过程中,因产品外形种类多,多种工序之间没有实现自动化的转移和上下料,往往需要人工拿取产品。但是由于不同人员拿取产品时的动作不尽相同,容易导致因拿取不当而造成的产品不良,从而引起损失。为解决此问题,如进行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则需要投入大量费用;如依赖于培训人员手工作业,仍难以避免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人员非直接接触产品,避免因拿取不当而造成产品不良问题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

2、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包括外壳和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主体部和露出在外壳外部的推动部,主体部连接第一抓取部件,第一抓取部件包括露出在外壳外部的抓钩以及与主体部连接的连接杆,主体部还连接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部,传动部中间设有与外壳固定的中心转轴,传动部的一端与推动机构的主体部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抓取部件,第二抓取部件包括露出在外壳外部的抓钩以及与传动部转动连接的连接杆。

3、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弹性复位件以及限位部,限位部与外壳固定连接,弹性复位件在自然状态时一端与推动机构的主体部接触,另一端与限位部接触。这样如果给推动机构施力,使得主体部朝向弹性复位件运动,则弹性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一旦停止给推动机构施力,主体部就会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逐渐回到原来位置。

<p>4、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外壁上的把手。这样便于握住把手给推动部施力。

5、进一步,所述把手具有一根与外壳表面平行的横杆,横杆的两端各垂直连接一根纵杆,两纵杆均与外壳连接,且横杆与推动机构的推动部正对设置。这样设置把手的位置及形状,更加便于握持,以便给推动部施力。

6、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底部四角上的定位机构。这样在抓取产品前,能够与产品快速对位,提高抓取效率。

7、进一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连接板和定位柱,连接板与外壳底部固定连接,定位柱与连接板垂直固定连接。

8、进一步,所述第一抓取部件的抓钩、第二抓取部件的抓钩以及传动部的数量相同。这样能够更加稳定地抓取产品。

9、进一步,所述第一抓取部件的抓钩、第二抓取部件的抓钩以及传动部各有两个;所述推动机构的主体部包括一根连杆,连杆的一端连接推动部,连杆的另一端垂直连接一横枝,横枝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出一纵枝,每个纵枝通过第一抓取部件的一个连接杆连接一个抓钩;两传动部各有一端连接主体部,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抓取部件的一个连接杆连接一个抓钩。这样能够更加稳定地抓取产品。

10、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弹性复位件以及限位部,限位部与外壳固定连接,弹性复位件设置在所述横枝与两纵枝围成的区域内,弹性复位件在自然状态时一端与横枝接触,另一端与限位部接触。这样如果给推动机构施力,使得主体部朝向弹性复位件运动,则弹性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一旦停止给推动机构施力,主体部就会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逐渐回到原来位置。

11、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抓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2、本技术通过巧妙设计推动机构与第一抓取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推动机构与传动机构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传动机构与第二抓取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在主体部运动过程中,会带动第一抓取部件超一个方向运动,由于传动部的一端与主体部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抓取部件,因此第二抓取部件会朝相反方向运动,使得第一抓取部件和第二抓取部件向外张开,能够完成抓取动作。本技术通过设计结构简单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能够实现人员非直接接触产品,避免因拿取不当而造成产品不良的问题,也能够降低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推动机构(2),推动机构(2)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主体部(21)和露出在外壳(1)外部的推动部(22),主体部(21)连接第一抓取部件(6),第一抓取部件(6)包括露出在外壳(1)外部的抓钩以及与主体部(21)连接的连接杆,主体部(21)还连接传动机构(8),传动机构(8)包括传动部,传动部中间设有与外壳(1)固定的中心转轴,传动部的一端与推动机构(2)的主体部(21)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抓取部件(7),第二抓取部件(7)包括露出在外壳(1)外部的抓钩以及与传动部转动连接的连接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弹性复位件以及限位部(4),限位部(4)与外壳(1)固定连接,弹性复位件在自然状态时一端与推动机构(2)的主体部(21)接触,另一端与限位部(4)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外壁上的把手(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具有一根与外壳(1)表面平行的横杆(51),横杆(51)的两端各垂直连接一根纵杆,两纵杆均与外壳(1)连接,且横杆(51)与推动机构(2)的推动部(22)正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底部四角上的定位机构(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9)包括连接板(91)和定位柱(92),连接板(91)与外壳(1)底部固定连接,定位柱(92)与连接板(91)垂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部件(6)的抓钩、第二抓取部件(7)的抓钩以及传动部的数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部件(6)的抓钩、第二抓取部件(7)的抓钩以及传动部各有两个;所述推动机构(2)的主体部(21)包括一根连杆(211),连杆(211)的一端连接推动部(22),连杆(211)的另一端垂直连接一横枝(212),横枝(212)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出一纵枝,每个纵枝通过第一抓取部件(6)的一个连接杆连接一个抓钩;两传动部各有一端连接主体部(21),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抓取部件(7)的一个连接杆连接一个抓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弹性复位件以及限位部(4),限位部(4)与外壳(1)固定连接,弹性复位件设置在所述横枝(212)与两纵枝围成的区域内,弹性复位件在自然状态时一端与横枝(212)接触,另一端与限位部(4)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推动机构(2),推动机构(2)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主体部(21)和露出在外壳(1)外部的推动部(22),主体部(21)连接第一抓取部件(6),第一抓取部件(6)包括露出在外壳(1)外部的抓钩以及与主体部(21)连接的连接杆,主体部(21)还连接传动机构(8),传动机构(8)包括传动部,传动部中间设有与外壳(1)固定的中心转轴,传动部的一端与推动机构(2)的主体部(21)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抓取部件(7),第二抓取部件(7)包括露出在外壳(1)外部的抓钩以及与传动部转动连接的连接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弹性复位件以及限位部(4),限位部(4)与外壳(1)固定连接,弹性复位件在自然状态时一端与推动机构(2)的主体部(21)接触,另一端与限位部(4)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外壁上的把手(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模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具有一根与外壳(1)表面平行的横杆(51),横杆(51)的两端各垂直连接一根纵杆,两纵杆均与外壳(1)连接,且横杆(51)与推动机构(2)的推动部(22)正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王威宁士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芯动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