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光圈及其叶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39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可变光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光圈的叶片组件,包括若干片呈环形分布的叶片,并共同围出光圈孔,通过叶片的转动可调节出光圈孔的大小,叶片的材质为金属,且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设置于叶片本体上的圆形通孔和槽形通孔,叶片本体上形成有若干个微凸点;圆形通孔的高度和槽形通孔的高度均大于叶片本体的厚度;叶片本体的用于形成出光圈孔的一侧边缘上形成有弧形倒角。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叶片采用金属材质,因此能够保证其强度,微凸点的设置又可以将面接触改为点接触,从而可以减少相邻叶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叶片的滑动性,同时由于接触面积较小,磨坏的镀层人眼不可见,而不影响视觉外观,保障可变光圈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可变光圈,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光圈及其叶片组件


技术介绍

1、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随着电子设备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逐渐趋于多样化和智能化,其中拍摄功能已经成为电子设备的必备功能之一。

2、为了满足不同景深和图像亮度的摄像需求,当前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通常会在镜头前端设置可变光圈结构。通过改变可变光圈的光圈孔的大小,可以调节入射光的光照强度,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

3、如图1至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可变光圈结构一般包括固定环座10、活动环座20、叶片组件30和上盖40,固定环座1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01;活动环座2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201,叶片组件30包括多个叶片,每个叶片上开设有圆形通孔301和槽形通孔302,上盖40上设置有第一盲孔401和第二盲孔402;第一定位柱101的端部穿过圆形通孔301进入第一盲孔401,第二定位柱201的端部穿过槽形通孔302进入第二盲孔402。固定环座10和活动环座20之间设置有磁铁50和线圈6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光圈的叶片组件,包括若干片叶片,若干片所述叶片呈环形分布,并共同围出光圈孔,通过所述叶片的转动可调节所述出光圈孔的大小,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材质为金属,且所述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叶片本体上的圆形通孔和槽形通孔,所述叶片本体上形成有若干个微凸点;所述圆形通孔的高度和所述槽形通孔的高度均大于所述叶片本体的厚度;所述叶片本体的用于形成出光圈孔的一侧边缘上形成有弧形倒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凸点的上表面的直径小于0.08mm;所述微凸点的高度大于0.0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的叶片,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光圈的叶片组件,包括若干片叶片,若干片所述叶片呈环形分布,并共同围出光圈孔,通过所述叶片的转动可调节所述出光圈孔的大小,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材质为金属,且所述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叶片本体上的圆形通孔和槽形通孔,所述叶片本体上形成有若干个微凸点;所述圆形通孔的高度和所述槽形通孔的高度均大于所述叶片本体的厚度;所述叶片本体的用于形成出光圈孔的一侧边缘上形成有弧形倒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凸点的上表面的直径小于0.08mm;所述微凸点的高度大于0.0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凸点在所述叶片本体上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凸点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微凸点的侧面为从上到下逐渐增加的弧形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上表面镀有反射率小于0.1%的镀黑层;所述镀黑层的lab值中,l小于或等于0.5,a的范围为-0.5-0.5,b的范围为-0.5-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龙龙毕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誉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