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306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识别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方法。包括:S100:查看水的颜色、杂质及变化情况;S200:询问管棚、小导管、炮眼、加深炮孔、锚杆、超前钻孔施作过程中出水位置及深度、颜色、杂质、水量及变化情况;S300:根据地下水的软化作用,判断是否存在软化掌子面、软化墙角以及是否有侵蚀性;S400:观察掌子面节理发育程度;S500:观察掌子面岩性组合情况;S600:观察横向贯通裂隙发育情况;S700:观察拱顶楔形体发育情况;S800:根据步骤S100‑步骤S700,判断是否存在隧道突涌坍风险以及风险类型;S900:根据S800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突涌塌方等常见地质灾害的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保障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识别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1、高原铁路区域内“强烈的板块活动、复杂的岩性构造、显著的地形高差、极端的气候条件”形成的特殊孕灾环境,导致了一系列的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质问题。“高烈度地震与活动断裂、高位崩滑流灾害链、高陡岸坡失稳、高地应力区岩爆大变形、高地温和高温热水、高压突涌水和高原岩溶”六高工程地质问题尤为突出,可能使高原铁路隧道施工遭遇地震次生灾害、突泥涌水、高温热害、强烈岩爆、软岩大变形、高瓦斯等重大地质灾害,突泥涌水、塌方冒顶和拱顶掉块则是隧道施工中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突泥涌水、塌方冒顶、拱顶掉块等地质灾害,不可避免的会给隧道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总体上隧道施工风险和进度可控,但也提醒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些隧道常见地质灾害的风险管控,创新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突涌塌方等常见地质灾害的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保障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识别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突泥涌水、塌方冒顶、动顶掉块等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方法存在局限性,不能有效控制隧道突泥涌水、塌方冒顶、动顶掉块等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方法。

2、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

3、s100:查看水的颜色、杂质及变化情况;

4、s200:询问管棚、小导管、炮眼、加深炮孔、锚杆、超前钻孔施作过程中出水位置及深度、颜色、杂质、水量及变化情况;

5、s300:根据地下水的软化作用,判断是否存在软化掌子面、软化墙角以及是否有侵蚀性;

6、s400:观察掌子面节理发育程度;

7、s500:观察掌子面岩性组合情况;

8、s600:观察横向贯通裂隙发育情况;

9、s700:观察拱顶楔形体发育情况;

10、s800:根据步骤s100-步骤s700,判断是否存在隧道突涌坍风险以及风险类型;

11、s900:根据s800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12、进一步的,步骤s800中风险类型包括:临近大型富水囊体、临近断层破碎带、临近大型溶洞水体或暗河以及其他突涌风险。

13、进一步的,临近大型富水囊体通过以下方法确认:

14、通过步骤s100发现裂隙面、层面覆着大面积且高程度的水锈、铁锰质浸染锈迹或泥迹;听到前方有流水声并伴随有凉风顺裂隙冒出或随钻孔冒出;

15、或通过步骤s200发现钻进过程中返水量急剧增大,且夹有泥沙或砾石;

16、或通过步骤s300发现岩体出现明显湿化、软化迹象,或出现淋水现象,掌子面正面挤出,并伴有挂汗现象。

17、进一步的,临近断层破碎带通过以下方法确认:

18、通过步骤s400发现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升高,节理组数、密度及张开度增加;

19、或通过步骤s500发现岩层出现牵引褶曲,或者出现网状石英脉并急剧增多;岩体强度明显降低,结构面切割剧烈且杂乱无序;

20、或通过步骤s500、步骤s600、步骤s700出现压碎岩、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及断层泥,见明显摩擦镜面、擦痕、阶步迹象;

21、或通过步骤s300、步骤s600发现临近富水断层前断层下盘泥质岩类相对隔水岩层明显湿化、软化,或出现淋水现象。

22、进一步的,临近大型溶洞水体或暗河通过以下方法确认:

23、通过步骤s100发现小溶洞出现的频率增加,且多有水流、河沙或水流痕迹;有哗哗的流水声;钻孔中有凉风冒出;

24、或通过步骤s100、步骤s200发现钻孔中的涌水量剧增,且夹有泥沙或小砾石;

25、或通过步骤s300发现岩层明显湿化、软化,或出现淋水现象;

26、或通过步骤s600发现裂隙、溶隙间出现较多的铁染锈或黏土。

27、进一步的,其他突涌风险包括:

28、通过步骤s100和s600发现硬岩掌子面出现股状承压涌水且水中有黏粒、砂砾或碎块杂质的;

29、或通过步骤s100和s200发现硬岩掌子面出现出水浑浊或水量骤减;

30、或通过步骤s400发现硬岩掌子面出现闷雷似响声,或声响大和声响持续时间长;

31、或通过步骤s100和s600发现软岩掌子面出水量较大且水质较混浊或存在涌泥涌砂;

32、或通过步骤s400、s500和s700发现软岩掌子面在非扰动状态下出现岩体持续自行剥落或掉块;

33、或通过步骤s200发现掌子面打钻或施作超前探孔时,检测发现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突增或急剧增加;

34、或通过步骤s700发现掌子面后方初期支护出现开裂并持续发展,且监控量测数据收敛或沉降速率持续加大。

35、进一步的,步骤s900中,当风险类型为临近大型富水囊体、临近断层破碎带或临近大型溶洞水体或暗河时,采取的措施包括:

36、1、经超前地质预报探明前方风险后再可继续掘进;

37、2、施工单位启动应急预案,人员和机械设备撤离至安全地段;

38、3、设计单位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开展水文地质分析,经参建各方研判明确是否采取制定针对性措施后再进行掘进;

39、4、业主组织审查反坡排水段排查抽排水能力是否足够。

40、进一步的,步骤s900中,当风险类型为其他突涌风险时,采取的措施包括:

41、1、不可继续掘进,人员不可滞留在掌子面附近;

42、2、施工单位启动应急预案,人员和机械设备撤离至安全地段;

43、3、施工单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进行必要的反压回填;

44、4、设计单位加强水质观测及初期支护变形观测分析,开展水文地质分析,经现场项目部组织参建各方研判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后方可掘进;

45、5、业主组织审查反坡排水段排查抽排水能力是否足够。

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看水、问水、思水、观察掌子面节理发育程度、观察掌子面岩性组合情况、观察横向贯通裂隙发育情况、观察拱顶楔形体发育情况、风险应对措施等方法,形成一套创新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方法,进一步提高突涌塌方等常见地质灾害的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保障施工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00中风险类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近大型富水囊体通过以下方法确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近断层破碎带通过以下方法确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近大型溶洞水体或暗河通过以下方法确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突涌风险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00中,当风险类型为临近大型富水囊体、临近断层破碎带或临近大型溶洞水体或暗河时,采取的措施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00中,当风险类型为其他突涌风险时,采取的措施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00中风险类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近大型富水囊体通过以下方法确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近断层破碎带通过以下方法确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隧道施工防突防塌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仲达吴燕升沈海瑞贾优秀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