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995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9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涉及轨道吊车的领域,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包括轨道梁、轨道移动小车、转轴、吊臂和电动葫芦;轨道移动小车可位于轨道梁上移动,电动葫芦可位于吊臂上移动,转轴一端与轨道移动小车连接,另一端与吊臂转动连接,可实现电动葫芦多角度多位置的移动,工作人员无需搬运故障部件至吊装区域内,即可将电动葫芦移动至故障部件处,方便完成故障部件的吊装,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故障部件的维修或更换效率,解决固定式吊车需要工作人员搬运部件至吊装区域内,导致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轨道吊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


技术介绍

1、风力发电就是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目前,风力发电场一般建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室外,并利用风力发电机组实现风能向电能的转换。

2、风力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为了方便对故障部位进行维修和部件的更换,一般需要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内安装吊车,通过吊车将拆下的故障部件吊至地面进行维修或更换。

3、然而,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内的吊车通常为固定式吊车,当机舱内的工作部件出现故障后,需要依靠人力将拆下的故障部件搬运至吊车的吊装范围内,然后才能将故障部件通过吊车吊至地面维修,这样不仅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大,而且故障部件的维修或更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旨在解决固定式吊车需要工作人员搬运部件至吊装区域内,导致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包括轨道梁、轨道移动小车、吊臂和电动葫芦;

4、所述轨道梁用于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内;所述轨道移动小车安装在所述轨道梁上,并相对于所述轨道梁移动;

5、所述吊臂连接在所述轨道移动小车上,所述电动葫芦与所述吊臂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需要将故障部件运输至地面时,需要操作移动电动葫芦至故障部件的顶部,首先轨道移动小车位于轨道梁上移动至合适位置,然后电动葫芦在吊臂上继续移动至合适位置,使电动葫芦位于故障部件的吊装范围内,方便工作人员将故障部件吊装至电动葫芦上,无需工作人员人工搬运故障部件,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竖向设置并与所述轨道移动小车连接,所述吊臂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8、这里,吊臂与转轴转动连接,可使得吊臂绕转轴转动,进而使得电动葫芦更为方便的移动至故障部件的吊装范围内,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对故障部件的吊装。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动葫芦包括电动葫芦本体和吊臂移动小车,所述吊臂移动小车与所述电动葫芦本体连接,所述吊臂移动小车与所述吊臂连接,所述吊臂移动小车相对于所述吊臂移动。

10、这里,轨道移动小车将吊臂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工作人员还可以操作吊臂移动小车,使吊臂移动小车在吊臂上移动,吊臂移动小车带动电动葫芦本体移动至方便工作人员对故障部件进行吊装的区域内,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对故障部件进行吊装,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轨道梁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梁段、第二梁段和第三梁段;所述第一梁段和所述第三梁段均为直线形,所述第二梁段为弧线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轨道移动小车可在第一梁段、第二梁段和第三梁段上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寻找合适的吊装位置。

13、此外,将第二梁段设计成弧形,可适配发电机组机舱,便于轨道梁的安装。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主梁,所述轨道梁固定在所述主梁上,所述主梁用于与所述机舱的内顶面连接。

15、这里,主梁一方面作为轨道梁的支撑,为轨道梁提供支撑点,提高轨道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主梁具有不干涉轨道梁上轨道移动小车移动的效果,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对故障部件进行吊装。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梁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立柱,以及固定在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横梁;

17、所述立柱用于与所述机舱的舱壁固接,所述轨道梁与所述横梁固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和横梁共同作为轨道梁的支撑点,提高轨道梁的稳定性,同时,工作人员在安装主梁时,只需将立柱与机舱的舱壁连接即可,方便主梁的安装。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轨道移动小车包括轨道座、轨道滚轮和轨道电机;

20、所述轨道滚轮和所述轨道电机均安装在所述轨道座上,所述轨道滚轮滚动配合在所述轨道梁上,所述轨道电机与所述轨道滚轮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轨道滚轮在所述轨道梁上滚动,所述转轴与所述轨道座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轨道移动小车在轨道梁上移动时,轨道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轨道滚轮转动,轨道滚轮在轨道梁上滚动,进而带动轨道座移动即可,通过设置轨道电机和轨道滚轮,具有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的效果,同时,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对轨道移动小车的维修。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轨道梁的横截面为工字形。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形的轨道梁具有翼缘宽,侧向刚度大,抗弯能力强的特点,当工字形的轨道梁受弯时,横截面的上缘受拉,下缘受压,中部基本不受力,可提高轨道梁的使用寿命。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吊臂移动小车包括吊臂座、吊臂滚轮和吊臂电机;

25、所述吊臂滚轮和所述吊臂电机均安装在所述吊臂座上,所述吊臂滚轮滚动配合在所述吊臂上,所述吊臂电机与所述吊臂滚轮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吊臂滚轮在所述吊臂上滚动,所述电动葫芦与所述吊臂座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臂移动小车在吊臂上移动时,吊臂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吊臂滚轮转动,吊臂滚轮在吊臂上滚动,进而带动吊臂座移动即可,通过设置吊臂电机和吊臂滚轮,具有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的效果,同时,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对吊臂移动小车的维修。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吊臂的横截面为工字形。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形的吊臂具有翼缘宽,侧向刚度大,抗弯能力强的特点,当工字形的吊臂受弯时,横截面的上缘受拉,下缘受压,中部基本不受力,可提高吊臂的使用寿命。

29、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1、工作人员在需要将故障部件运输至地面时,需要操作移动电动葫芦至故障部件的顶部,首先轨道移动小车位于轨道梁上移动至合适位置,然后电动葫芦在吊臂上继续移动至合适位置,使电动葫芦位于故障部件的吊装范围内,方便工作人员将故障部件吊装至电动葫芦上,无需工作人员人工搬运故障部件,降低工作人员你的工作强度。

31、2、吊臂与转轴转动连接,可使得吊臂绕转轴转动,进而使得电动葫芦更为方便的移动至故障部件的吊装范围内,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对故障部件的吊装。

32、3、轨道梁和吊臂均呈工字形,具有翼缘宽,侧向刚度大,抗弯能力强的特点,当轨道梁和吊臂受弯时,横截面的上缘受拉,下缘受压,中部基本不受力,可提高轨道梁和吊臂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梁、轨道移动小车、吊臂和电动葫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竖向设置并与所述轨道移动小车连接,所述吊臂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葫芦包括电动葫芦本体和吊臂移动小车,所述吊臂移动小车与所述电动葫芦本体连接,所述吊臂移动小车与所述吊臂连接,所述吊臂移动小车相对于所述吊臂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梁段、第二梁段和第三梁段;所述第一梁段和所述第三梁段均为直线形,所述第二梁段为弧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梁,所述轨道梁固定在所述主梁上,所述主梁用于与所述机舱的内顶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立柱,以及固定在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移动小车包括轨道座、轨道滚轮和轨道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的横截面为工字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移动小车包括吊臂座、吊臂滚轮和吊臂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的横截面为工字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梁、轨道移动小车、吊臂和电动葫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竖向设置并与所述轨道移动小车连接,所述吊臂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葫芦包括电动葫芦本体和吊臂移动小车,所述吊臂移动小车与所述电动葫芦本体连接,所述吊臂移动小车与所述吊臂连接,所述吊臂移动小车相对于所述吊臂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轨道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梁段、第二梁段和第三梁段;所述第一梁段和所述第三梁段均为直线形,所述第二梁段为弧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常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