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控制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85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9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窗帘控制器结构,包括:外壳,容置方向控制器;方向控制器,包括一作动件、一组装件以及一卡掣件;转棒,向左或向右转动能使插杆推动方向控制器向左或向右移位;拉伸弹性件,穿设在所述转棒的所述中空通道内;拉绳或珠链,形成环状设置的绳体或链体。该窗帘控制器具有能将拉绳(或珠链)隐藏收纳,杜绝拉绳(或珠链)外露缠绕人体颈部的情形发生。该窗帘控制器通过一转棒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推拨作动件往左或往右移动,进而使得与作动件连动的卡掣件往左或往右偏移卡掣拉绳(或珠链),之后下拉转棒便能控制拉绳(或珠链)逆时针运行或顺时针运行,进而驱使帘布展开或收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窗帘,尤其是指一种窗帘控制器结构


技术介绍

1、传统常见的窗帘,是通过拉动拉绳(或珠链)将窗帘的帘布展开或收合,由于该拉绳(或珠链)都是垂设显露在外,因此,常有孩童因好奇玩耍而使其颈部受拉绳(或珠链)缠绕,导致窒息死亡的情况层出不穷。为改善此问题,窗帘相关业者开发出一种当拉绳(或珠链)承受一程度重量时,会通过拉绳(或珠链)与帘杆自动离断机制或是珠链自动断开机制,使拉绳(或珠链)松放不再缠绕颈部,来避免绕颈事件的发生。但在实际的运作上,仍然有因为结构本身的精密度的问题,造成拉绳(或珠链)未如预期离断或断开,而无法确保改善拉绳(或珠链)绕颈的安全问题。

2、现在,本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现有窗帘的拉绳(或珠链)在实际使用上存在的缺陷,而开发出本技术,以解决窗帘的拉绳(或珠链)外露所导致绕颈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窗帘控制器结构,其能将珠链隐藏于外壳与转棒中,不显露于外,彻底解决拉绳(或珠链)绕颈的问题。

2、上述本技术的目的,由以下技术实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帘控制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一方向控制器、一转棒、一拉伸弹性件,以及一拉绳或一珠链;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控制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性件还穿设在一限位管件中,所述限位管件在其中段处形成一内径相较其两端缩小的缩束段,所述缩束段的内径大于所述拉伸弹性件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控制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棒的上端设有上凸环与下凸环,所述上凸环、所述下凸环界定出一环槽,所述环槽的周面凸设有凸块;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的下端颈部的内表面分别形成一弧槽,所述弧槽的上方设有凸环,所述弧槽的两侧分别凸设挡块,所述挡块的上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控制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一方向控制器、一转棒、一拉伸弹性件,以及一拉绳或一珠链;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控制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性件还穿设在一限位管件中,所述限位管件在其中段处形成一内径相较其两端缩小的缩束段,所述缩束段的内径大于所述拉伸弹性件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控制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棒的上端设有上凸环与下凸环,所述上凸环、所述下凸环界定出一环槽,所述环槽的周面凸设有凸块;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的下端颈部的内表面分别形成一弧槽,所述弧槽的上方设有凸环,所述弧槽的两侧分别凸设挡块,所述挡块的上缘与所述凸环的下缘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与所述转棒的所述上凸环对应嵌设;所述转棒向左或向右转动,所述凸块分别受所述弧槽的两侧的所述挡块阻挡,限制所述转棒向左或向右转动的极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帘控制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之间设有两杆体,两所述杆体分别位于所述拉绳或所述珠链通过的路径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帘控制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的内表面设有朝向所述作动件的第一轨道;所述作动件朝向所述第一壳部的表面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一导槽对应相嵌,所述作动件沿所述第一轨道向左或向右移动;所述第二壳部的内表面设有朝向所述组装件的第二轨道;所述组装件的朝向所述第二壳部的表面设有第二导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日昌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