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1767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和方法,包括两套夹具和两根铝管,所述夹具包括拉耳、楔形夹,楔形座,所述楔形夹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所述小径段包括一渐缩段,所述楔形座沿轴向开设一与所述小径段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小径段自所述楔形座的前端伸入第一通孔内,所述楔形夹沿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铝管位于对应的楔形夹的第二通孔内,所述楔形座的后端位于拉耳内并与拉耳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芯棒的两端分别伸入对应的铝管内并被夹具夹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夹具的楔形结构,受力后楔形夹与楔形座越拉越紧,同时铝管受到挤压后与芯棒也越贴越紧,从而增大摩擦,实现拉伸不滑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性能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碳纤维材料由于其具有出色的性能而越来越受到关注,碳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了使纤维材料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人们需要对碳纤维材料进行各种测试以掌握其性能。碳纤维芯棒是高性能碳纤维制品,具有高耐温、载流量大、抗拉强度高、重量轻、弧垂小、节约杆塔费用及减少占地面积等一系列优点。因碳纤维芯棒表面光滑,在测试其抗拉强度时,很难被常规夹具握紧,而出现滑脱等现象,且小直径复合材料芯棒抗压能力较弱,在进行拉伸试验时容易发生变形甚至夹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和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包括两套夹具和两根铝管,

4、所述夹具包括拉耳、楔形夹,楔形座,所述楔形夹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所述小径段包括一锥形渐缩段,所述楔形座沿轴向开设一与所述小径段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小径段自所述楔形座的前端伸入第一通孔内,所述楔形夹沿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铝管位于对应的楔形夹的第二通孔内,所述楔形座的后端位于拉耳内并与拉耳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芯棒的两端分别伸入对应的铝管内并被夹具夹紧。

5、进一步地,所述夹具还包括锁紧套环,锁紧套环固定套设于所述楔形座的后端外部。

6、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套环与所述楔形座的后端齐平。

7、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座通过外螺纹与拉耳的内螺纹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芯棒的头部伸出对应所述楔形夹的后端5mm-10mm。

9、进一步地,铝管内径比要检测的碳纤维芯棒直径大0.5-1.0mm,铝管外径比楔形夹的第二通孔小0.5-1.0mm。

10、进一步地,所述夹具的材料是调制的40cr或630不锈钢。

11、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渐缩段的锥度范围为1:25~1:15。

12、根据上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的拉伸性能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1:将铝管装入楔形夹的第二通孔内,把碳纤维芯棒一端插入铝管,头部伸出5mm-10mm;

14、步骤1:将楔形夹装入楔形座的第一通孔内;

15、步骤2:用液压装置把楔形夹与楔形座顶紧,保证碳纤维芯棒与铝管贴紧;

16、步骤3:将楔形夹尾部的锁紧套环拧上,拧至与楔形夹尾部齐平;

17、步骤4:将所述楔形座后端装入拉耳,用扳手将拉耳拧紧;

18、步骤5:将碳纤维芯棒另一端按照步骤1-4操作从而完成碳纤维芯棒的夹紧;

19、步骤6:用拉伸试验设备拉伸两个拉耳进行拉伸试验。

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21、(1)使用本方法可以通过只改变铝管规格,实现单一型号夹具的重复使用,降低采购成本;

22、(2)小直径复合材料芯棒抗压能力较弱,在外面包覆一根铝管,不仅可以提高芯棒的抗压能力,还可以使芯棒和铝管结合为一个整体,提高拉伸性能。

23、(3)本专利技术利用夹具的楔形结构,受力后楔形夹与楔形座越拉越紧,同时铝管受到挤压后与芯棒也越贴越紧,从而增大摩擦,实现拉伸不滑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夹具和两根铝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还包括锁紧套环(2),锁紧套环(2)固定套设于所述楔形座(4)的后端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套环(2)与所述楔形座(4)的后端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座(4)通过外螺纹与拉耳(1)的内螺纹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芯棒(6)的头部伸出对应所述楔形夹(3)的后端5mm-1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铝管(5)内径比要检测的碳纤维芯棒(6)直径大0.5-1.0mm,铝管(5)外径比楔形夹(3)的第二通孔小0.5-1.0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的材料是调制的40Cr或630不锈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渐缩段的锥度范围为1:25~1:15。

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的拉伸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夹具和两根铝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还包括锁紧套环(2),锁紧套环(2)固定套设于所述楔形座(4)的后端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套环(2)与所述楔形座(4)的后端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座(4)通过外螺纹与拉耳(1)的内螺纹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芯棒(6)的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伟张玉庆赵旺盛任桂芳王志伟刘恩赐马力刘琦松刁学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